综合
诗词
作者
名句
成语
古籍
首页
古诗词
作者大全
名言名句
成语大全
古典文学
古诗词解译
古籍译文
汉语字典
汉语词典
专题
首页
古诗词大全
枯桑
枯桑
白居易 〔唐朝〕
道傍老枯树,枯来非一朝。
皮黄外尚活,心黑中先焦。
有似多忧者,非因外火烧。
古诗译文
路旁的老枯树,枯萎并非一朝一夕之事。外表树皮发黄尚且存活,但内心漆黑早已焦枯。它很像那些忧愁过多的人,并非由于外部火焰的燃烧所致。
展开
知识点
plaintext 格式输出: 作者:白居易,唐朝诗人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以现实主义诗风著称。 诗体:五言古诗,句式自由,不拘泥于绝句或律诗。 主题:通过自然物象比喻人性,探讨内在忧愁。 历史背景:唐朝中晚期,社会动荡,诗人 often 借物抒情。 文学价值:体现了唐诗的象征主义和哲理思辨。
展开
古诗注解
道傍
: 路旁。
老枯树
: 枯萎的老树。
非一朝
: 不是一天,指时间长久。
皮黄
: 树皮发黄,形容外表尚存。
心黑
: 内心漆黑,比喻内心腐朽或忧愁。
焦
: 焦枯,烧焦,形容彻底枯萎。
多忧者
: 多愁善感的人。
外火烧
: 外部火焰燃烧,指外部原因。
展开
讲解
这首诗《枯桑》由白居易所作,通过路旁枯树的形象,比喻那些内心充满忧愁的人,强调忧愁源于内在而非外部环境。讲解时,可分析诗中的比喻手法,如“心黑中先焦”象征内心腐朽,以及“非因外火烧”否定外部原因,突出内在心理的复杂性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人生苦难的关注,也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深刻性和艺术性,对后世文学有启发意义。整体上,诗作简洁有力,易于理解却又富含深意。
展开
古诗赏析
这首诗以枯树为喻,通过简洁的五言句式,描绘了外表尚存、内心已朽的形象,深刻揭示了内在忧愁而非外部因素导致的人性困境。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,如“皮黄外尚活”与“心黑中先焦”的对比,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感染力。语言平实却富含哲理,反映了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,启发读者思考人生内在的忧患。
展开
创作背景
这首诗创作于唐朝,作者白居易(772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白居易的诗多关注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,这首诗通过枯树的形象,隐喻那些内心忧愁的人,可能反映了他对世事沧桑、人生苦难的感慨。创作时间不详,但体现了白居易晚期诗作中常见的哲理性和象征性。
展开
作者信息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古诗数量:
3471
名句数量:
12158
作者其他古诗
1
琵琶行并序
1.8万阅读
2
五凤楼晚望
1.4万阅读
3
醉中对红叶
1.2万阅读
4
樟亭双樱树
1.1万阅读
5
游悟真寺诗
1.1万阅读
6
微雨夜行
1.1万阅读
7
采莲曲
1.1万阅读
8
醉歌
1.1万阅读
9
秋池
1.1万阅读
10
放言五首
1.1万阅读
拼音
注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