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饱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食饱拂枕卧,睡足起闲吟。

浅酌一杯酒,缓弹数弄琴。

既可畅情性,亦足傲光阴。

谁知利名尽,无复长安心。

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吃饱饭后拂拭枕头躺下休息,睡足了就起来悠闲地吟诗。

浅浅地饮上一杯酒,慢慢地弹奏几曲琴。

这样既可以畅快地抒发情怀本性,也足以安然自得地度过时光。

谁能知道当功名利禄都抛却之后,再也没有留恋长安的心思了。

1.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2. 唐诗的题材广泛,包含山水田园、边塞、咏史怀古、思乡怀人等多种类型,这首《食饱》属于闲适诗,着重表现诗人的日常生活和闲情逸致。

3. 诗中的“长安”在唐代不仅是都城的名称,还常常在诗歌中象征着仕途、功名和繁华的官场生活。

4. 古诗中常用一些动作和场景描写来烘托人物心境,如这首诗中的“拂枕卧”“闲吟”“浅酌”“缓弹”等动作,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超脱。

  • 拂枕卧:拂拭枕头躺下。
  • 闲吟:悠闲地吟咏、作诗。
  • 浅酌:浅浅地饮酒。
  • 数弄琴:弹奏几曲琴。弄,指乐曲。
  • 畅情性:使情怀、本性得到畅快抒发。
  • 傲光阴:安然自得地对待时光,不被时光所催促。
  • 利名尽:功名利禄都没有了,指抛却功名利禄。
  • 长安心:指追求功名、留恋京城的心思。长安,唐朝都城,代指仕途功名。

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《食饱》。首先,我们通读全诗,感受一下诗歌的整体氛围。从诗中“食饱”“睡足”“浅酌”“缓弹”这些词语,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一种悠闲自在的气息,这是诗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描绘。

接着,我们来看每一句的含义。前两句讲的是诗人吃饱睡好后的悠闲举动,体现了生活的安逸。中间两句描绘了饮酒弹琴的场景,这些都是诗人用来愉悦身心的方式。然后“既可畅情性,亦足傲光阴”告诉我们,这样的生活能让诗人抒发情感,从容面对时光。最后两句是关键,诗人说自己已经没有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,不再留恋京城的官场生活,这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心境。

结合白居易的生平,我们知道他后期官场失意,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悟。这首诗虽然语言简单,但情感真挚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抛却世俗烦恼、享受平淡生活的白居易。通过学习这首诗,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文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追求,也能感受到唐诗中这种质朴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美。

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,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人生感悟。开篇“食饱拂枕卧,睡足起闲吟”描绘了吃饱睡足后悠闲吟诗的日常场景,尽显生活的安逸闲适。“浅酌一杯酒,缓弹数弄琴”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,饮酒弹琴,皆是随性而为,不为外物所扰。

“既可畅情性,亦足傲光阴”两句点明了这种生活的意义,既能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,又能在时光流转中保持从容自在。最后“谁知利名尽,无复长安心”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道出了诗人抛却功名利禄后,不再留恋官场的心境,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。全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,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
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诗人,他的一生经历了官场的起伏。在经历了一些政治波折后,他逐渐看淡了功名利禄,后期的作品多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官场的疏离。这首《食饱》很可能是他晚年时期所作,此时他或许已远离官场的纷争,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,诗中所描绘的闲适生活场景和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,正是他这一时期心境的体现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