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低古时冢,上有牛羊道。
独立最高头,悠哉此怀抱。
回头向村望,但见荒田草。
村人不爱花,多种栗与枣。
自来此村住,不觉风光好。
花少莺亦稀,年年春暗老。
高高低低的古代坟冢,上面有牛羊踩出的路径。
独自站在最高的坟头之上,此刻的心境多么悠然自得。
回头向村庄望去,只看见荒芜的田野长满了野草。
村里的人不喜欢种植花卉,大多栽种栗子树和枣树。
自从来到这个村子居住,就没有感觉到这里的风光美好。
鲜花稀少黄莺也很少见,每年的春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逝去。
1.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通俗易懂、反映现实著称,这首《登村东古冢》体现了他写实的特点。
2. 诗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,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乡村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,不加过多修饰,却形象生动。
3. 古冢在古代诗歌中常带有怀古、沧桑之感,此诗中也借古冢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氛围。
4. 诗中通过对“栗与枣”和“花”的对比,反映了乡村生活注重实用的特点。
我们先来整体诵读这首诗,感受它的韵律和节奏。诗的开篇“高低古时冢,上有牛羊道”,描绘了村东古冢的景象,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历经岁月的坟冢和上面牛羊走过的痕迹,一下子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古朴的乡村环境中。
接着“独立最高头,悠哉此怀抱”,诗人站在最高的坟冢上,那种悠然的心境跃然纸上,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此时此地的闲适与宁静。然后诗人回头望村,“但见荒田草”,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景象,而“村人不爱花,多种栗与枣”则揭示了村民的生活习惯,他们更倾向于种植有实际用途的果树,这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最后“自来此村住,不觉风光好。花少莺亦稀,年年春暗老”,表达了诗人在乡村生活的感受,这里没有太多绚丽的风光,春天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,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感慨。整体来看,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,却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观察。开篇描绘古冢高低错落、上面留有牛羊路径的景象,营造出一种古朴、宁静的氛围。诗人独立于最高的古冢之上,悠然的心境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。
接着转向对村庄的描写,“荒田草”“多种栗与枣”等词句,真实地反映了乡村的景象和村民的生活取向,他们更看重实用的作物,而非观赏性的花草。最后“花少莺亦稀,年年春暗老”两句,既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特点,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时光易逝之感。整首诗通过对乡村寻常景物的描写,展现了乡村的本真面貌,充满了生活气息。
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很多作品都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状况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乡村生活期间所作,通过对村东古冢及周边环境的描写,展现乡村的质朴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。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乡村百姓更注重实用性的生产生活,种植果树以维持生计,而较少关注花草等观赏性植物,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捕捉到了这些场景,从而创作出此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