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日照高树,树头子规鸣。
东风吹野水,水畔江蓠生。
尽日看山立,有时寻涧行。
兀兀长如此,何许似专城。
夕阳映照着高大的树木,树梢上子规鸟在啼鸣。 东风吹拂着野外的流水,水边生长着茂盛的江蓠。 整日伫立着眺望山色,偶尔沿着溪涧漫步徐行。 如此闲适的生活长久持续,哪里像那喧嚣的繁华都城。
诗人以白描手法展开画面:夕阳、高树、鸟鸣构成听觉与视觉的交织,东风、野水、香草则暗含嗅觉体验。第三联“看山”“寻涧”的动作描写,将人景交融推向高潮。末句的反问实为肯定——这种远离政治中心的隐居生活,正是诗人历经沧桑后的主动选择。全诗在平淡中见深意,反映中唐士人“中隐”思想的生活实践。
全诗以对仗工整的四联结构,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郊野画卷。首联“西日”“东风”时空对举,通过“子规鸣”“江蓠生”的细节展现自然生机。颈联“尽日”“有时”表现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状态。尾联“兀兀”与“专城”的对比,凸显诗人超脱世俗的价值取向。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,体现了白居易“浅切平易”的诗风。
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期间。诗人历经宦海沉浮后,选择远离朝堂纷争,在郊野中寻求心灵宁静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,表达了对闲适田园生活的满足,同时隐晦对比了官场生活的束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