杲杲冬日出,照我屋南隅。
负暄闭目坐,和气生肌肤。
初似饮醇醪,又如蛰者苏。
外融百骸畅,中适一念无。
旷然忘所在,心与虚空俱。
杲杲冬日出,照我屋南隅。
负暄闭目坐,和气生肌肤。
初似饮醇醪,又如蛰者苏。
外融百骸畅,中适一念无。
旷然忘所在,心与虚空俱。
明亮的冬日升起,照在我房屋的南角。
背对着阳光闭目而坐,和煦的暖意渗入肌肤。
起初像饮了醇厚的美酒,又像蛰伏的虫豸苏醒过来。
体外消融得四肢百骸舒畅,心中闲适没有一丝杂念。
旷达得忘了自身所在,心灵与虚空融为一体。
1.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通俗易懂、平实自然著称,号称“老妪能解”,这首《负冬日》也体现了这一特点。
2.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如“初似饮醇醪,又如蛰者苏”,使抽象的感受具体化。
3. “负暄”这一行为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较为常见,常被用来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,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亲近。
4. 诗歌中体现的“心与虚空俱”的境界,与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有一定关联,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多元思想的吸纳。
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《负冬日》。首先,我们可以结合注释,通读全诗,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冬日暖阳下的情景。
诗的开头两句,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冬日阳光明媚的画面,“杲杲”一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明亮的太阳照耀在屋角的样子。接着,诗人写自己“负暄闭目坐”,这一动作很形象,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在寒冷的冬天,背对着太阳坐着,那种温暖的感觉慢慢渗透到皮肤里,是不是很舒服?
然后诗人用了两个比喻来形容这种舒服的感觉,像喝了美酒,又像冬眠的动物醒过来,这让我们更能体会到那种由外而内的舒畅。再到后面,“外融百骸畅,中适一念无”,是说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很通畅,心里也没有一点杂念,这是一种非常宁静的状态。最后,诗人“旷然忘所在,心与虚空俱”,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,这其实是诗人对这种简单快乐和内心平静的极致表达。
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发现美,并用朴实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。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学习这种态度,去感受身边的美好,体会简单的快乐。
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,生动地描绘了冬日晒太阳的舒适体验,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悠然自得的情趣。
开篇“杲杲冬日出,照我屋南隅”,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时间和场景,明亮的阳光为全诗奠定了温暖的基调。“负暄闭目坐,和气生肌肤”写出了诗人背向阳光静坐,暖意渐生的感受,十分真切。
中间两联“初似饮醇醪,又如蛰者苏。外融百骸畅,中适一念无”,运用比喻的手法,将晒太阳的感受形象化。把暖意初升比作饮了美酒般舒畅,又像冬眠的动物苏醒般充满生机,从身体的舒畅写到内心的空明,层次分明。
最后“旷然忘所在,心与虚空俱”,将意境推向高潮,诗人沉浸在这份温暖与宁静中,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,体现了他对恬淡闲适生活的享受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。全诗语言浅近却意蕴深远,于平淡中见真味。
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,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感悟。《负冬日》创作于他人生的某个冬日,当时他可能处于相对闲适的状态。诗中描绘了冬日晒太阳的情景,体现了他对平凡生活中自然之美的捕捉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。这种题材的诗作在白居易的作品中并不少见,他常常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,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探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