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
诗词
作者
名句
成语
古籍
首页
古诗词
作者大全
名言名句
成语大全
古典文学
古诗词解译
古籍译文
汉语字典
汉语词典
专题
首页
古诗词大全
春题华阳观
春题华阳观
白居易 〔唐朝〕
帝子吹箫逐凤凰,空留仙洞号华阳。
落花何处堪惆怅,头白宫人扫影堂。
写花
写人
惆怅
落花
古诗译文
传说中的公主吹着箫,乘着凤凰飞升成仙,只留下这处仙洞被称为华阳观。落花飘零,何处最令人惆怅?白发宫人正在寂寞的影堂前清扫着地上的树影。
展开
知识点
帝子吹箫:出自《列仙传》,指弄玉与萧史吹箫引凤、升仙成道的故事,是道教文化中的经典传说。 华阳观:唐代长安著名道观,为道教上清派重要活动场所,亦是文人游赏之地。 头白宫人:反映宫廷女性年老后的命运,常见于唐代宫怨诗与怀古诗中,象征繁华落尽后的孤寂。 影堂:古代供奉先人画像或纪念亡者之所,多见于寺庙、道观或贵族宅邸,带有追思与肃穆之意。 白居易晚年诗风:趋于平和淡远,多写闲适生活与人生感悟,善于在日常景物中寄托哲理。
展开
古诗注解
帝子:
指传说中周穆王的女儿,即弄玉,她与萧史吹箫引凤,双双升仙。
吹箫逐凤凰:
典出《列仙传》,萧史善吹箫,能引来凤凰,后与弄玉一同升仙。
空留仙洞号华阳:
徒然留下这仙人曾居的洞府,被称为“华阳观”。华阳观为唐代长安著名道观,相传为神仙所居。
头白宫人:
年迈的宫女,头发已白。暗指昔日皇家宫人,如今冷落守观。
扫影堂:
在影堂中扫地。影堂是供奉先人画像或纪念逝者之所,此处象征空寂与追忆。
展开
讲解
《春题华阳观》是白居易借游观抒怀的代表作。诗题“春题”点明时节与即兴题咏的性质。首句以神话起兴,赋予华阳观超凡脱俗的色彩;次句“空留”二字陡然转折,暗示仙迹已渺,唯余空观。第三句以“落花”点春景,引出“惆怅”之情;末句通过“头白宫人扫影堂”这一细节,将情感推向高潮——老宫人扫的不仅是落叶,更是逝去的岁月与虚幻的荣光。全诗结构精巧,意象典型,以小见大,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、盛衰更替的深切体悟,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
展开
古诗赏析
本诗以简洁笔触勾勒出一幅凄清幽寂的道观图景。前两句借用“弄玉吹箫”的神仙传说,渲染华阳观曾经的神秘与辉煌;后两句笔锋一转,描绘现实中的荒凉:落花飘零,白发宫人默默清扫影堂。今昔对比强烈,仙凡对照鲜明,突出盛衰之感。诗中“扫影”二字尤为精妙,既写实景——扫去地上的树影,又具象征意味——试图扫去虚幻的过往与无法挽留的时光,充满哲思与惆怅。全诗意境深远,语言含蓄,体现了白居易晚年诗作淡泊中见深沉的艺术风格。
展开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任太子少傅期间,闲居长安,常游访道观佛寺,参悟人生。华阳观是唐代长安著名的道教宫观,曾为皇家所重,后渐趋冷落。白居易途经此地,见昔日仙迹仅存空观,老宫人独扫影堂,触景生情,感慨盛衰无常、人生易老,遂作此诗以抒怀。诗中融合神话传说与现实景象,表达对时光流逝、繁华不再的深沉叹息。
展开
作者信息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古诗数量:
3471
名句数量:
12158
作者其他古诗
1
琵琶行并序
1.8万阅读
2
五凤楼晚望
1.4万阅读
3
醉中对红叶
1.2万阅读
4
樟亭双樱树
1.1万阅读
5
游悟真寺诗
1.1万阅读
6
微雨夜行
1.1万阅读
7
采莲曲
1.1万阅读
8
醉歌
1.1万阅读
9
秋池
1.1万阅读
10
放言五首
1.1万阅读
拼音
注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