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陈式五兄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年来白发两三茎,忆别君时髭未生。

惆怅料君应满鬓,当初是我十年兄。

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近年来头上长出了两三根白发,回想当年与你分别时,你还没有长出胡须。

心中惆怅,猜想你如今也应该是两鬓斑白了,想当初,我还是比你年长十岁的兄长啊。

1.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其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。

2. 这首诗属于七言绝句。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,属于绝句的一种,其特点是每句诗有七个字,全诗共四句,讲究平仄和押韵。

3.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,将分别时友人的年轻与如今两人可能的衰老状态进行对比,突出了时光的流逝。

  • 年来:近年来。
  • 白发两三茎:指长出了两三根白发,形容岁月流逝,人渐衰老。
  • 忆别君时:回想当初和你分别的时候。
  • 髭未生:胡须还没有生长出来,形容当时对方还很年轻。
  • 惆怅:伤感、失意。
  • 料君应满鬓:猜想你应当已是两鬓斑白。
  • 当初是我十年兄:想当初,我比你年长十岁,是你的兄长。

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《寄陈式五兄》。首先,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大致内容。诗人在诗中先是说自己近年来长出了白发,由此联想到和陈式五兄分别的时候,那时陈式五兄还很年轻,连胡须都没长出来。接着,诗人心里不免有些伤感,猜想现在的陈式五兄应该也已经两鬓斑白了,还回忆起当初自己比陈式五兄大十岁,是他的兄长。

从这首诗中,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岁月不饶人,无论是诗人自己还是友人,都在时光的冲刷下渐渐老去。同时,我们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,虽然没有直接说想念,但通过对友人如今状态的猜想,这份情谊不言而喻。

在写作手法上,诗人用了对比的方法,让我们更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。而且整首诗语言很朴实,就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,但情感却很真挚。大家在以后读诗的时候,也可以试着从这些方面去体会,感受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技巧。

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,抒发了时光易逝、人生易老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。

首句“年来白发两三茎”,从自身的变化写起,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,平淡中透着一丝无奈。次句“忆别君时髭未生”,由自身转到回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,通过描写当时友人还未长胡须的年轻模样,与如今的自己形成对比,也为后文猜想友人的变化埋下伏笔。

后两句“惆怅料君应满鬓,当初是我十年兄”,则将情感推向深处。“惆怅”二字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,他猜想友人如今也应是两鬓斑白,这种猜想中蕴含着对友人的牵挂。而“当初是我十年兄”一句,既点明了两人的年龄差距和兄弟般的情谊,又通过今昔对比,强化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沧桑感。

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,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对友情的珍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

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。这首《寄陈式五兄》是一首寄给友人陈式五兄的诗,从诗中内容来看,应是诗人在与友人分别多年后所作。当时白居易已至中年,感叹时光流逝,想到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,推测友人如今也已衰老,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由于缺乏确切的史料记载,具体的创作年份和更详细的背景难以考证,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是诗人在人生中对友情和时光的一次深情回望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