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物行摇落,年颜坐变衰。
树初黄叶日,人欲白头时。
乡国程程远,亲朋处处辞。
唯残病与老,一步不相离。
节物行摇落,年颜坐变衰。
树初黄叶日,人欲白头时。
乡国程程远,亲朋处处辞。
唯残病与老,一步不相离。
时节景物渐渐凋零飘落,年华容颜因久坐而变得衰老。
树木刚到叶子变黄的时候,人也到了快要白头的年纪。
离家乡的路程一程比一程遥远,亲朋好友也在各处分别。
只剩下疾病和衰老,每一步都不曾分离。
1.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2. 唐诗的题材广泛,包含边塞诗、山水田园诗、咏史怀古诗、抒情诗等,此诗属于抒情诗中的感怀诗,借景抒情,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悟。
3. 律诗通常讲究对仗,这首诗是五言律诗,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,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。
4. “秋”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,多象征着萧瑟、凄凉、思乡、感怀时光等,此诗便借秋景抒发了衰老、思乡等愁绪。
《途中感秋》是白居易一首充满悲秋情怀的诗作。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,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秋天的到来,看到万物凋零,由此联想到自己的衰老。树木黄叶初现,如同自己即将白头,这种景物与自身的对照,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时光的无情。
接着看诗人的情感脉络,从对自身衰老的感慨,到对家乡遥远、亲友离散的思念,最后点出疾病与衰老如影随形的无奈,情感层层递进,越来越深沉。在艺术手法上,诗人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和对仗的手法。借秋日的萧瑟景象,抒发自己内心的愁绪;颔联和颈联的对仗,使诗句结构整齐,读起来朗朗上口,同时也增强了表达效果。
理解这首诗,我们要结合白居易的诗歌风格,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,却能准确传达出真挚的情感。此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用朴实的语言将旅途中的秋感刻画得入木三分,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凄凉心境。同时,也能让我们体会到古典诗词中“秋”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,以及诗人如何借景抒情来表达复杂的情感。
这首诗以“途中感秋”为题,紧扣“感”字,将秋日景象与个人情怀紧密结合。首联“节物行摇落,年颜坐变衰”,从时节景物的凋零写到自己容颜的衰老,由景及人,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。颔联“树初黄叶日,人欲白头时”,以树的黄叶与人的白头相对应,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,对仗工整,意境萧瑟。颈联“乡国程程远,亲朋处处辞”,转而抒发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亲友的思念,路程渐远,亲友离散,进一步加深了愁绪。尾联“唯残病与老,一步不相离”,直抒胸臆,点出自己被疾病和衰老缠身的困境,将悲愁之情推向极致。全诗语言质朴平实,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,将秋日的凄凉与人生的悲苦完美融合,引人共鸣。
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感悟。此诗题为《途中感秋》,从诗中内容可知,当是诗人在旅途中,面对秋天的萧瑟景象,触景生情,感慨自己年华老去、远离家乡亲友,又身患疾病,从而创作了这首充满愁绪的诗作。秋天常给人以萧瑟、凋零之感,容易引发文人的愁思,白居易也借此季节抒发了自己在旅途之中的凄凉心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