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脉络:这是白居易写的一首咏物诗,题目是《红鹦鹉》,编号7659。整首诗共四句,可分为前后两部分来理解。
首先看前两句,“安南远进红鹦鹉,色似桃花语似人”。这里先告诉我们这只红鹦鹉的来历——从遥远的安南进贡而来,接着描绘它的两个特点:外形上,羽毛像桃花一样鲜红艳丽;能力上,叫声像人说话一样,特别有灵性。这两句是写实,把红鹦鹉的形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,让我们先认识这只“主角”。
再看后两句,“文章辩慧皆如此,笼槛何年出得身”。这两句是诗人的思考和感慨:既然这只鹦鹉这么有才华、这么聪慧(“文章辩慧”),可它却被关在笼子里,什么时候才能获得自由呢?这里要注意,诗人不只是在说鹦鹉,而是借鹦鹉说事儿——当时社会上,可能有很多像鹦鹉一样有才华的人,却因为各种原因被“困住”,没办法施展自己的能力。所以诗人问鹦鹉“何年出得身”,其实是在为那些有才却不得志的人感到惋惜。
从这首诗里,我们还能学到两点重要内容:一是了解唐代的朝贡制度,知道安南当时会向唐朝进贡珍奇物品;二是体会白居易诗歌的特点——语言简单,却能借一件小事(比如写鹦鹉)表达对现实的关注。大家可以试着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想一想,如果你是白居易,看到这样一只被困的聪慧鹦鹉,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感慨呢?通过这样的思考,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诗里藏着的情感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