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林江左日,员外剑南时。
不得高官职,仍逢苦乱离。
暮年逋客恨,浮世谪仙悲。
吟咏留千古,声名动四夷。
文场供秀句,乐府待新词。
天意君须会,人间要好诗。
翰林江左日,员外剑南时。
不得高官职,仍逢苦乱离。
暮年逋客恨,浮世谪仙悲。
吟咏留千古,声名动四夷。
文场供秀句,乐府待新词。
天意君须会,人间要好诗。
李白在江东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,杜甫在剑南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的时期。
他们没有得到高官厚禄,还遭遇了困苦的战乱流离。
杜甫晚年漂泊他乡,心中满是遗憾;李白一生如谪仙般,也有着尘世的悲伤。
他们的吟咏之作流传千古,名声震动四方各族。
文坛上有他们的佳句供人欣赏,乐府诗中也等待着他们的新词。
上天的意旨你应当领会,人间是需要好诗的。
1. 李白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、想象丰富。
2. 杜甫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,风格沉郁顿挫。
3. 翰林学士,唐代官名,主要负责起草诏令等工作,地位较为重要。
4. 员外郎,唐代官名,是六部下属机构的官员,为郎中的副职。
5. 安史之乱,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,对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,也是李杜等诗人人生遭遇重大变故的重要背景。
6. 乐府诗,是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,最初是指乐府官署采集、创作的诗歌,后来也包括后世文人模拟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。
《读李杜诗集,因题卷后》是白居易在读了李白和杜甫的诗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诗。在这首诗中,白居易首先回顾了李杜二人的人生经历,他们虽然才华横溢,却在仕途上不得志,还遭遇了战乱之苦,生活艰辛。这让我们看到了伟大诗人背后的坎坷命运,也更能体会到他们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。
接着,白居易高度评价了李杜的诗歌成就。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就广为人知,而且流传千古,影响深远,甚至震动了四方各族。这告诉我们,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,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被后人所传颂。
最后一句“天意君须会,人间要好诗”,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。它强调了诗歌在人间的重要性,好的诗歌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,给人以启迪和慰藉。同时,也从侧面反映了白居易对李杜诗歌的认可,认为他们的诗歌正是人间所需要的好诗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能感受到白居易对前辈诗人的敬仰之情,以及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重视。
这首诗开篇两句“翰林江左日,员外剑南时”,简洁明了地指出了李白和杜甫各自的重要人生阶段和任职情况,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。
“不得高官职,仍逢苦乱离”两句,概括了李杜二人仕途坎坷、遭遇战乱的不幸命运,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。
“暮年逋客恨,浮世谪仙悲”则进一步深入刻画了两位诗人晚年的心境,杜甫的漂泊之恨与李白的尘世之悲,都令人唏嘘不已。
后四句“吟咏留千古,声名动四夷。文场供秀句,乐府待新词”,笔锋一转,极力赞颂了李杜诗歌的巨大成就和深远影响,他们的诗作流传千古,名声远播,为文坛提供了众多佳句,也为乐府诗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。
最后“天意君须会,人间要好诗”一句,更是点明主旨,认为李杜的出现及其优秀诗作的流传,是天意使然,因为人间始终需要优秀的诗歌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,表达了白居易对诗歌价值的深刻认识。
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诗人,他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极为推崇。李白和杜甫作为盛唐和中唐过渡时期的伟大诗人,他们的一生历经坎坷,遭遇了安史之乱等战乱,生活颠沛流离,仕途不顺。白居易在读到李杜的诗集后,被他们的才华和不幸遭遇所触动,感慨万千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,既表达了对李杜身世的同情,也高度赞扬了他们的诗歌成就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