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
诗词
作者
名句
成语
古籍
首页
古诗词
作者大全
名言名句
成语大全
古典文学
古诗词解译
古籍译文
汉语字典
汉语词典
专题
首页
古诗词大全
题王处士郊居
题王处士郊居
白居易 〔唐朝〕
半依云渚半依山,爱此令人不欲还。
负郭田园九八顷,向阳茅屋两三间。
寒松纵老风标在,野鹤虽饥饮啄闲。
一卧江村来早晚,著书盈帙鬓毛斑。
写风
写山
田园
写人
写云
古诗译文
郊居一半依着云水边,一半依着山,喜爱这里让人流连忘返。靠近城郭的田园有九十八顷,向阳的茅屋只有两三间。寒松即使老了风骨犹存,野鹤虽然饥饿但饮啄悠闲。在江村躺卧,早晚往来,著书满卷,鬓发已经斑白。
展开
知识点
作者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唐朝著名诗人,诗作以平易近人著称。本诗为七言律诗,共八句,每句七字,押平声韵。诗中运用了比喻修辞,如以寒松、野鹤喻人,以及对仗手法,如颔联和颈联的对仗工整。此外,涉及唐代隐逸文化,反映文人对自然生活的追求。
展开
古诗注解
云渚
: 指水边云雾缭绕的地方,形容高处的水岸。
负郭
: 靠近城郭,表示田园位置临近城市。
九八顷
: 九十八顷,形容田园面积广阔,并非确数,象征富足。
风标
: 风度、姿态,这里指寒松的老而弥坚。
饮啄
: 饮水啄食,代指野鹤的日常生活,体现闲适。
盈帙
: 满卷,书籍很多,表示著述丰富。
鬓毛斑
: 鬓发斑白,指年老,暗示隐士的岁月积淀。
展开
讲解
这首诗从环境、生活和人物三个层面展开讲解。首联“半依云渚半依山,爱此令人不欲还”介绍郊居的地理位置和作者的喜爱之情;颔联“负郭田园九八顷,向阳茅屋两三间”描绘田园的广阔和茅屋的简朴,体现隐士的富足与淡泊;颈联“寒松纵老风标在,野鹤虽饥饮啄闲”通过松鹤的意象,象征王处士的高洁品格和闲适生活;尾联“一卧江村来早晚,著书盈帙鬓毛斑”总结处士的著述成果和年老状态,整体赞美其隐逸生活的和谐与深沉。讲解中注意诗中的意象和修辞,有助于理解白居易的创作意图和唐代文化背景。
展开
古诗赏析
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王处士郊居的宁静环境,通过“半依云渚半依山”等句,营造出山水相依的意境。诗中运用对比手法,如“寒松纵老风标在”与“野鹤虽饥饮啄闲”,象征隐士的高洁和闲适,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赞美。整体结构严谨,对仗工整,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,展现了白居易晚期诗歌的特点,即注重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。
展开
创作背景
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后期,作者白居易晚年时期。白居易在官场历经沉浮后,逐渐转向闲适隐逸的生活,这首诗是题赠给一位名叫王处士的隐士,描绘其郊居生活,反映了白居易对田园隐居的向往和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。背景上,唐朝社会动荡,文人多寻求精神寄托,此诗体现了当时隐逸文化的盛行。
展开
作者信息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古诗数量:
3471
名句数量:
12158
作者其他古诗
1
琵琶行并序
1.8万阅读
2
五凤楼晚望
1.4万阅读
3
醉中对红叶
1.2万阅读
4
樟亭双樱树
1.1万阅读
5
游悟真寺诗
1.1万阅读
6
微雨夜行
1.1万阅读
7
采莲曲
1.1万阅读
8
醉歌
1.1万阅读
9
秋池
1.1万阅读
10
放言五首
1.1万阅读
拼音
注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