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《官舍闲题》,这首诗的编号是7696,是白居易晚年闲居官舍时写下的作品,核心是展现“闲”的生活与心境。
首先看诗的开头两句“职散优闲地,身慵老大时”,这是诗人对自己当下状态的直接描述:官职清闲,身处安逸之地,自己年纪大了,身体也变得慵懒——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“闲”的基调。接下来“送春唯有酒,销日不过棋”,写的是诗人如何打发时间:春天过去了,他用喝酒来送别春光;漫长的日子里,也不过是下下棋来消磨时光,这里的“唯有”“不过”不是说生活单调,而是体现出诗人对这种简单消遣的满足。
再看后四句,“禄米獐牙稻,园蔬鸭脚葵”讲的是诗人的物质生活:俸禄给的米是优质的獐牙稻,园子里种的菜是新鲜的鸭脚葵,这说明他生活无忧,能吃到好米好菜,为“闲居”提供了物质基础;最后“饱餐仍晏起,馀暇弄龟儿”,则是生活场景的细节:吃饱了就安心晚起,没事的时候还能逗逗小乌龟,把“闲”的状态写到了极致——没有早朝的催促,没有政务的烦扰,只有平淡生活的惬意。
从背景来看,这首诗写在白居易晚年,此时他已经不再追求官场的功名利禄,而是选择了“中隐”的生活,既保留官职有俸禄,又不用做太多事。这种选择和他之前的经历有关,早年他想改革朝政,却被贬官,后来就慢慢想通了,追求身心的放松。
赏析这首诗,要注意它的语言很朴实,没有华丽的辞藻,就像在说家常话,但正是这种“接地气”的语言,让我们觉得特别真实。而且全诗围绕“闲”字展开,从状态到活动,再到饮食和日常,一步步把“闲居”的画面画了出来,让我们能感受到白居易当时的满足和平和。
最后,我们还要记住几个知识点:比如唐代的“散官”制度,正是因为白居易当的是散官,才有这么多空闲时间;还有他的“中隐”思想,这是他选择这种生活的原因;另外诗里提到的“獐牙稻”“鸭脚葵”,也让我们知道了唐代人吃什么,这些都是理解这首诗的重要背景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