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郑处士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闻道移居村坞间,竹林多处独开关。

故来不是求他事,暂借南亭一望山。

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听说您搬到了村庄里居住,在竹林茂密的地方独自开设门户。

我特意前来并非有其他事情相求,只是想暂时借南亭一用,眺望远方的山峦。

1. 处士:古代对未仕或不仕的有才德之人的称呼,他们往往隐居山林,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。

2.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:多以通俗晓畅、平易近人著称,善于用朴实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,这首诗便体现了他这一创作特点。

3. 诗歌中的意象:“竹林”在古诗中常象征着高洁、清幽,此处用以烘托郑处士的隐士风范;“山”则常与隐逸、闲适相关联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。

  • 郑处士:姓郑的隐士,处士指古时候未做官的读书人或隐士。
  • 村坞:村庄,多指山村。
  • 独开关:独自开门,这里指独自居住,有与世隔绝之意。
  • 故来:特意前来。
  • 南亭:南边的亭子。

《过郑处士》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隐逸情怀的小诗。开篇两句,诗人以“闻道”引出郑处士的移居之事,“村坞间”“竹林多处”描绘出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居所,“独开关”既写出了郑处士居住的独立性,也暗示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。

后两句则转向诗人自身,表明来访并非为了世俗事务,仅仅是想借南亭欣赏山景,这一简单的目的,既体现了诗人与郑处士之间无拘无束的交往,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。

整首诗看似平淡,却在平淡中蕴含着深意,让我们感受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推崇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。阅读时,要注意体会诗中朴素语言背后所传达的清幽意境和诗人的闲适心境。

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,却蕴含着清淡闲适的韵味。首联“闻道移居村坞间,竹林多处独开关”,简洁地交代了郑处士的居住环境,“竹林多处”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,“独开关”则勾勒出郑处士远离尘嚣、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。

颔联“故来不是求他事,暂借南亭一望山”,直白地表达了诗人来访的目的,并非有俗事相扰,只是想借亭望山,尽显诗人对山水的向往和超脱的心境。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通过平实的叙述,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诗人的闲情逸致刻画得淋漓尽致,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。

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感悟。此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时期拜访一位姓郑的隐士时所作。从诗句内容来看,当时郑处士刚移居到山村之中,白居易听闻后前往探访,写下了这首诗记录此次经历,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山水的喜爱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