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《秋晚》,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,但每一句都藏着诗人的心境与情感,我们可以从“读准诗、懂其意、品其情”三个步骤来理解它。
首先,我们先把诗读通顺,注意节奏:“篱菊/花稀/砌桐落,树阴/离离/日色薄。单幕/疏帘/贫寂寞,凉风/冷露/秋萧索。光阴/流转/忽已晚,颜色/凋残/不如昨。莱妻/卧病/月明时,不捣/寒衣/空捣药。”读的时候要注意,七言诗可以按“二二三”的节奏来读,这样能更好地感受诗的韵律。
接下来,我们结合注解理解诗句意思。前两句写的是秋天的景物:篱笆边的菊花少了,台阶旁的梧桐叶掉了,树荫密,太阳也不那么亮了,这是典型的秋日景象,给人一种“冷”和“空”的感觉。第三、四句写诗人的生活环境:只有一层稀稀的帘子,家里又穷又冷清,秋风和露水让秋天更凄凉,这时候我们就能明白,诗人写秋景,其实是在写自己的心情——孤独又清贫。
然后看后四句,诗人的思绪从景物转到了时间和家人。“光阴流转忽已晚”说的是时间过得快,不知不觉秋天就快结束了,其实也是在说自己年纪大了,时光不等人;“颜色凋残不如昨”既写花草谢了,也在说自己的样子不如以前年轻了。最后两句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:月亮亮的时候,诗人的妻子生病了,以前这个时候,他可能在帮妻子捣棉衣准备过冬,现在却只能捣药给妻子治病,一个“空”字,写出了诗人的无奈——不是不想捣寒衣,是妻子生病了,没心思也没必要了,这里面全是对妻子的心疼和生活的辛酸。
我们还要注意诗里的小细节,比如“莱妻”这个词,不是说妻子叫“莱”,而是用了一个典故,指贤妻,这说明白居易很尊重自己的妻子。还有“捣寒衣”和“捣药”的对比,以前是温暖的家务,现在是冰冷的药材,一对比,就把家里的变故和诗人的心情写得特别清楚。
最后,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诗:白居易在晚年的时候,看到秋天的凄凉景象,想到自己老了,妻子又生病,心里又孤独又担心,就写下了这首诗。它没有华丽的词语,却用简单的景和事,写出了最真实的感情,这就是白居易诗歌的特点——朴素但动人。希望大家以后读古诗的时候,也能像今天这样,先懂意思,再找细节,最后体会诗人的心情,这样就能读懂更多好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