寂寞清明日,萧条司马家。
留饧和冷粥,出火煮新茶。
欲别能无酒,相留亦有花。
南迁更何处,此地已天涯。
寂寞清明日,萧条司马家。
留饧和冷粥,出火煮新茶。
欲别能无酒,相留亦有花。
南迁更何处,此地已天涯。
清冷孤寂的清明时节,我这司马的家中一片萧条。
留存着糖稀和冷粥,取出火来煮制新茶。
想要分别怎能没有酒相送,苦苦挽留也还有鲜花可赏。
往南方迁徙还能到什么地方,这里已经是像天涯一样遥远了。
1. 清明习俗:诗中提到的“留饧”“出火”等,反映了古代清明节的一些习俗,寒食节禁火后,清明时重新取火,且有吃糖稀等食物的习惯。
2. 古代官职:诗中出现的“侍御”“司马”都是古代的官职名,了解这些官职有助于理解诗人和友人的身份地位。
3. 诗歌体裁:此诗为五言律诗,共八句,每句五个字,讲究对仗和韵律,是唐诗中常见的体裁之一。
4. 情感表达:诗歌通过景物描写和叙事来抒发情感,情景交融,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。
这是一首充满离别伤感的送别诗。在清明这个本应缅怀先人的节日里,白居易送别被贬往远方的友人韦侍御。开篇的“寂寞”“萧条”就营造了凄凉的氛围,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失落。
中间两联通过描写家中的食物、煮茶的情景以及送别时的酒和花,将送别场景具体化,让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与友人在简单的环境中依依不舍的画面。这些日常的事物在离别之际都带上了伤感的色彩。
最后两句“南迁更何处,此地已天涯”更是直抒胸臆,既写出了虔州的偏远,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同情。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用朴实的语言将真挚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,让我们感受到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在官场浮沉中的无奈。
诗歌开篇“寂寞清明日,萧条司马家”,以清明时节的冷清和自家的萧条景象起笔,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。“留饧和冷粥,出火煮新茶”两句,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饮食习俗,既点明了时间,又从日常生活细节中透露出淡淡的孤寂。
“欲别能无酒,相留亦有花”则直接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情感,以酒和花作为送别之物,既有挽留之意,又难掩分别的惆怅。最后“南迁更何处,此地已天涯”两句,将情感推向高潮,既写出了虔州的偏远,也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方的深切同情,以及对人生漂泊的感慨。全诗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厚的情谊。
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,当时白居易担任江州司马,他的友人韦侍御被贬往虔州,白居易在自己家中为其送行,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。当时唐朝官场变动频繁,官员被贬是较为常见的事情,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惋惜和不舍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