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起临风一惆怅,通川湓水断相闻。
不知忆我因何事,昨夜三回梦见君。
晨起临风一惆怅,通川湓水断相闻。
不知忆我因何事,昨夜三回梦见君。
早晨起来迎着风,心中涌起一阵惆怅,通川和湓水相隔遥远,彼此间的消息已经断绝。
不知道你因为什么事情在思念我,昨天夜里竟然多次在梦中见到你。
1. 作者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。
2. 元稹,字微之,唐代诗人,与白居易友情深厚,二人的诗歌风格相近,都注重反映社会现实。
3. 新乐府运动:是唐代中期由白居易、元稹等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,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,关心民生疾苦,语言要通俗易懂。
4. 这首诗属于七言绝句,是唐诗的主要体裁之一,全诗共四句,每句七个字,讲究平仄和押韵。
《梦微之》是白居易思念友人的佳作。我们先从整体上把握,这首诗围绕着对好友元稹的思念展开。开篇的“惆怅”二字,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诗人那种伤感的情绪中,而这种情绪的来源就是“通川湓水断相闻”,地理上的阻隔和信息的不通,加剧了诗人的思念。
接着看后两句,这是全诗的妙处所在。诗人没有直接说“我想你,所以梦见你”,而是说“不知忆我因何事,昨夜三回梦见君”,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,让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含蓄,也更深刻。它不仅体现了白居易和元稹之间深厚的友谊,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在交通和通讯不便的情况下,朋友之间那份真挚情感的珍贵。
从艺术手法来看,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质朴无华,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,这也符合白居易诗歌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的主张,不追求华丽的辞藻,却能直击人心,让我们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思念。
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,却蕴含着深厚而真挚的情感。首句“晨起临风一惆怅”,以清晨迎风而起的惆怅开篇,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,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。“通川湓水断相闻”则交代了惆怅的原因,距离的遥远和消息的断绝,让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无处寄托。
后两句“不知忆我因何事,昨夜三回梦见君”,笔法巧妙,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梦见对方,反而从对方的角度着笔,猜测友人是因为思念自己才会让自己在梦中多次相见。这种写法既写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思念,又暗含了对友人也在思念自己的期盼,将思念之情表达得委婉而动人,情真意切,耐人寻味。
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所作,当时他与好友元稹天各一方,由于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,两人之间的联系十分稀少。元稹和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,也是志同道合的挚友,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,彼此经常有诗歌唱和。在长期的分离和信息不通的情况下,白居易对元稹的思念日益加深,某天清晨,他想起昨夜多次梦见元稹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,以此表达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