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
诗词
作者
名句
成语
古籍
首页
古诗词
作者大全
名言名句
成语大全
古典文学
古诗词解译
古籍译文
汉语字典
汉语词典
专题
首页
古诗词大全
风雨晚泊
风雨晚泊
白居易 〔唐朝〕
苦竹林边芦苇丛,停舟一望思无穷。
青苔扑地连春雨,白浪掀天尽日风。
忽忽百年行欲半,茫茫万事坐成空。
此生飘荡何时定,一缕鸿毛天地中。
写雨
写风
春雨
古诗译文
苦竹林边芦苇丛生,我停下小船眺望,思绪万千。青苔铺满地面连接着绵绵春雨,白浪滔天整日狂风不止。匆匆百年人生已过半,茫茫万事最终皆成空。这一生飘荡不定何时才能安定,就像天地间的一缕鸿毛般渺小无依。
展开
知识点
1. 白居易: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
2. 律诗特点:此诗为七言律诗,符合平仄对仗要求,中间两联必须对仗
3. 比喻手法:诗中用"鸿毛"比喻人在天地间的渺小,形象生动
4. 情景交融:前四句写景,后四句抒情,景为情设,情因景生
5. 唐代贬官制度: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,反映了唐代官员的贬谪制度
展开
古诗注解
苦竹
:一种竹类植物,其笋味苦,常生于山林深处
青苔扑地
:青苔布满地面,形容春雨连绵的潮湿景象
白浪掀天
:形容风浪极大,浪花仿佛要掀到天上
忽忽百年
:形容人生百年匆匆而过
行欲半
:指人生将过半,白居易写此诗时约四十岁左右
鸿毛
:大雁的羽毛,比喻极其轻微的事物
展开
讲解
这首诗是白居易中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,充分体现了他通俗平易却又富含哲理的诗风。首联点明地点和心境,苦竹芦苇营造出凄清氛围;颔联描绘风雨景象,青苔白浪形成色彩对比;颈联转入人生思考,表达了对时光易逝、事业未成的感慨;尾联以鸿毛自喻,深化了飘零无依的主题。全诗由景入情,由外及内,层层递进,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完美结合,展现了白居易在困境中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。诗中"茫茫万事坐成空"一句,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,也反映了唐代中期文人普遍存在的虚无情绪,具有时代特征。
展开
古诗赏析
这首诗以风雨晚泊为背景,通过苦竹、芦苇、青苔、白浪等意象,描绘出一幅凄清苍茫的江边晚景图。前两联写景,后两联抒情,情景交融,浑然一体。诗中"青苔扑地连春雨,白浪掀天尽日风"一联对仗工整,生动描绘出风雨交加的景象;"忽忽百年行欲半,茫茫万事坐成空"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和事业受挫的无奈。最后以"一缕鸿毛天地中"作结,形象地表现出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无助,体现了白居易诗歌语言通俗却意蕴深远的特点。
展开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白居易四十岁左右,时任江州司马期间。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贵,被贬谪到江州(今江西九江),政治理想受挫,人生处于低谷期。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,诗人泊舟江边,触景生情,感慨人生无常、世事茫茫,因而写下这首充满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慨的诗篇。
展开
作者信息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古诗数量:
3471
名句数量:
12158
作者其他古诗
1
琵琶行并序
1.8万阅读
2
五凤楼晚望
1.4万阅读
3
醉中对红叶
1.2万阅读
4
樟亭双樱树
1.1万阅读
5
游悟真寺诗
1.1万阅读
6
微雨夜行
1.1万阅读
7
采莲曲
1.1万阅读
8
醉歌
1.1万阅读
9
秋池
1.1万阅读
10
放言五首
1.1万阅读
拼音
注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