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岳阳楼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岳阳城下水漫漫,独上危楼凭曲阑。

春岸绿时连梦泽,夕波红处近长安。

猿攀树立啼何苦,雁点湖飞渡亦难。

此地唯堪画图障,华堂张与贵人看。

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岳阳城下,江水浩浩荡荡,我独自登上高楼,凭靠在弯曲的栏杆上。

春天,江岸一片翠绿,一直连接到云梦泽;傍晚,波光泛红的地方,仿佛离长安很近。

猿猴攀在树上啼叫,声音是多么凄苦;大雁点着湖面飞翔,要渡过去也十分艰难。

这个地方的景色只适合画成屏风,挂在华丽的厅堂里,供富贵人家观赏。

1. 云梦泽:古代中国著名的大湖,位于今湖北省江汉平原,由云梦大泽演变而来,后因泥沙淤积等原因逐渐萎缩。

2. 岳阳楼: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,历史悠久,因众多文人墨客的题咏而闻名,除白居易外,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更是使其声名远扬。

3. 唐诗的写景特点:唐诗中写景往往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绘,还常常融入诗人的情感、志向或对社会现实的看法,做到情景交融。

4. 对仗: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,使诗句结构整齐,节奏和谐,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表现力。

  • 岳阳楼:在今湖南省岳阳市,临洞庭湖。
  • 漫漫: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。
  • 危楼:高楼,这里指岳阳楼。
  • 曲阑:弯曲的栏杆。
  • 梦泽:即云梦泽,古代江汉平原上的大湖,后逐渐干涸。
  • 长安:唐朝的都城,今陕西省西安市,这里代指朝廷。
  • 画图障:画屏风。图障,即屏障,上面多绘有山水等图案。
  • 华堂:华丽的厅堂。
  • :张挂。

《题岳阳楼》是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,通过对岳阳楼及周围景色的描绘,表达了复杂的情感。

首先,我们从诗的结构来看,全诗共八句,分为首联、颔联、颈联、尾联,遵循了律诗的格律要求。首联交代了登楼的背景和诗人的动作,让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独自登上高楼,凭栏远眺的身影。

接着看颔联和颈联的写景部分。颔联描绘了春日的绿意和傍晚的波光,色彩对比鲜明,视野开阔,同时“近长安”一句巧妙地将眼前景与心中情联系起来,体现了诗人对都城的牵挂。颈联则通过猿啼和雁飞的景象,营造出一种萧瑟、艰难的氛围,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可能面临的困境或对人生的感悟。

最后是尾联,这一联看似平淡,实则蕴含深意。将岳阳楼的美景比作仅供贵人欣赏的画障,既写出了景色的优美,又可能暗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,但情感丰富,意境深远,是白居易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写景抒情之作。我们在学习时,要注意体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,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。

首联“岳阳城下水漫漫,独上危楼凭曲阑”,开篇点出地点和人物行为,“水漫漫”写出了洞庭湖水势的浩大,“独上”则透露出诗人的孤独感,为全诗奠定了基调。

颔联“春岸绿时连梦泽,夕波红处近长安”,描绘了不同时间的景色。春日江岸的翠绿与广阔的梦泽相连,展现出一派生机;傍晚夕阳下泛红的水波,让诗人联想到远方的长安,暗含了对朝廷的思念。此联对仗工整,色彩鲜明,意境开阔。

颈联“猿攀树立啼何苦,雁点湖飞渡亦难”,转写动物,猿猴的啼叫凄苦,大雁渡湖艰难,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,更可能隐喻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,寄寓了诗人的感慨。

尾联“此地唯堪画图障,华堂张与贵人看”,看似说此地景色只适合画成屏风供贵人欣赏,实则可能带有一丝讽刺意味,暗示这样壮美的景色,权贵们或许只能在画中欣赏,难以体会其中的深意,也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被世俗化看待的一种感慨。

整首诗情景交融,将写景、抒情巧妙结合,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。

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诗人,他一生经历丰富,曾被贬谪多地。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,从诗中所描绘的岳阳楼景色及流露的情感来看,可能是他在经过岳阳,登上岳阳楼时所作。当时诗人独自登楼,面对壮阔又带有几分萧瑟的洞庭景色,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首诗,既描绘了眼前的风光,也可能暗含了自己的心境和对世事的感慨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