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
诗词
作者
名句
成语
古籍
首页
古诗词
作者大全
名言名句
成语大全
古典文学
古诗词解译
古籍译文
汉语字典
汉语词典
专题
首页
古诗词大全
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。竞渡
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。竞渡
白居易 〔唐朝〕
竞渡相传为汨罗,不能止遏意无他。
自经放逐来憔悴,能校灵均死几多。
竞渡
古诗译文
竞渡的习俗相传是为了纪念汨罗江的屈原,无法阻止它,用意无非如此。自从遭受放逐以来,变得容颜憔悴,怎能比得上屈原的死有多少。
展开
知识点
白居易:唐朝著名诗人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。
竞渡: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,源于纪念屈原投江。
汨罗江:河流名,在湖南省,屈原自沉于此。
屈原: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,投汨罗江而死。
放逐:古代对官员的惩罚,贬谪到偏远地区。
灵均:屈原的字,出自《离骚》。
展开
古诗注解
竞渡
: 指赛龙舟,传统习俗,纪念屈原。
汨罗
: 汨罗江,位于湖南,屈原投江处。
止遏
: 阻止、制止。
意无他
: 意思没有其他,指目的单纯,只是为了纪念。
放逐
: 指作者被贬谪到边远地区。
憔悴
: 形容人消瘦、精神不振的样子。
校
: 比较、较量。
灵均
: 屈原的字,这里指代屈原。
展开
讲解
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万州杨使君的唱和之作,主题围绕竞渡(赛龙舟)展开。前两句“竞渡相传为汨罗,不能止遏意无他”解释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,且这种习俗无法阻止,寓意单纯。后两句“自经放逐来憔悴,能校灵均死几多”笔锋一转,联系自身被贬后的憔悴状态,并以反问句对比屈原的悲壮死亡,表达出作者的自怜和无奈之情。整体上,诗作通过历史与个人的对照,揭示了作者对官场失意的感慨,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,体现了白居易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。
展开
古诗赏析
这首诗以竞渡为切入点,前两句平淡叙述习俗的起源和不可阻止性,后两句陡然转折,将自身放逐的憔悴与屈原之死对比,语言简练而情感深沉。通过“能校灵均死几多”的反问,表达了作者的自嘲和无奈,凸显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,艺术上借古讽今,富有感染力。
展开
创作背景
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,属于《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》中的一首。万州即今重庆万州区,杨使君可能是当地官员杨某。白居易在元和年间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,后虽调任但常怀失意之情。此诗写于与友人唱和之际,借端午竞渡习俗纪念屈原,抒发自身被放逐后的憔悴和感慨,反映了作者对命运的不满和自怜。
展开
作者信息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古诗数量:
3471
名句数量:
12158
作者其他古诗
1
琵琶行并序
1.8万阅读
2
五凤楼晚望
1.4万阅读
3
醉中对红叶
1.2万阅读
4
樟亭双樱树
1.1万阅读
5
游悟真寺诗
1.1万阅读
6
微雨夜行
1.1万阅读
7
采莲曲
1.1万阅读
8
醉歌
1.1万阅读
9
放言五首
1.1万阅读
10
秋池
1.1万阅读
拼音
注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