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樱桃花,因招饮客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樱桃昨夜开如雪,鬓发今年白似霜。

渐觉花前成老丑, 何曾酒后更颠狂。

谁能闻此来相劝,共泥春风醉一场。

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樱桃树的花儿昨夜绽放,洁白如雪;我的鬓发今年已变得像霜一样白。

渐渐觉得在花前自己变得又老又丑,何曾再有过酒后的癫狂不羁。

谁能听到我这番感慨而来相劝,与我一同在春风中沉醉一场。

1.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2. 这首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将樱桃花比作雪,将鬓发比作霜,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。

3. 古诗中常见以花喻美好事物,以白发喻衰老,此诗延续了这一传统的意象运用。

4. “招饮客”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以诗会友、借酒抒情的生活情趣和交往方式。

  • 樱桃花:樱桃树开的花,通常为白色或粉色,花期较早。
  • 招饮客:邀请客人饮酒。
  • 鬓发:指耳朵旁边的头发。
  • 老丑:此处指因年老而容颜衰退。
  • 颠狂:举止放纵,不受约束。
  • :迷恋,沉醉。

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《感樱桃花,因招饮客》。首先,我们读这首诗,能感受到诗人由樱桃花盛开所引发的一系列情感。

诗的开头两句,把樱桃花和自己的鬓发作对比,樱花像雪一样洁白美好,而自己的头发却像霜一样白了,这就让我们很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接下来,“渐觉花前成老丑,何曾酒后更颠狂”,这里诗人说自己在花前觉得老了、丑了,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酒后癫狂,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他内心的变化,从过去的洒脱到现在的沧桑。

最后两句,诗人问谁能来劝劝自己,一起在春风中醉一场,这既是对友情的渴望,也是想借酒来排解内心的愁绪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,要注意体会这种由景生情、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,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对人生易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。同时,也可以了解一下白居易的生平,这样能更好地理解他诗歌中的情感。

这首诗以樱桃花盛开起兴,开篇“樱桃昨夜开如雪,鬓发今年白似霜”运用比喻手法,将樱桃花比作雪,将鬓发比作霜,鲜明地对比出花的洁白繁盛与自身的衰老,营造出时光易逝的氛围。

“渐觉花前成老丑,何曾酒后更颠狂”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往昔豪情的追忆,过去酒后或许能癫狂放纵,如今在花前却只觉自己老丑,情感真挚深沉。

最后“谁能闻此来相劝,共泥春风醉一场”以问句结尾,既表达了对友人相伴的期盼,也透露出一种及时行乐、在春光中沉醉以排遣愁绪的心境,使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而富有韵味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切,将景、情、事巧妙融合,极具感染力。

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感悟。此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时期,当时诗人看到樱桃花盛开,触景生情,联想到自己的衰老,于是有感而发,写下这首诗,并邀请友人共饮,借酒消愁,抒发对时光流逝、人生易老的感慨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