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
诗词
作者
名句
成语
古籍
首页
古诗词
作者大全
名言名句
成语大全
古典文学
古诗词解译
古籍译文
汉语字典
汉语词典
专题
首页
古诗词大全
长洲苑
长洲苑
白居易 〔唐朝〕
春入长洲草又生,鹧鸪飞起少人行。
年深不辨娃宫处,夜夜苏台空月明。
写人
写草
古诗译文
春天来到长洲苑,草木又生长起来,鹧鸪鸟飞起,路上行人稀少。年代久远,已经分辨不出娃宫的地方,每晚只有苏台上的明月空自明亮。
展开
知识点
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其诗歌以平易近人、反映社会现实著称。长洲苑是苏州的历史名胜,馆娃宫和姑苏台是吴宫遗迹,常出现在怀古诗中。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的怀古风格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展开
古诗注解
长洲苑
: 古代苑囿名,位于今江苏苏州,是春秋时期吴国的游猎之地。
鹧鸪
: 鸟名,啼声凄切,常用来象征哀愁和离情。
娃宫
: 即馆娃宫,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,代表历史上的繁华。
苏台
: 即姑苏台,吴王夫差所建,用于享乐,如今已荒废。
展开
讲解
这首诗前两句写景:春天来临,长洲苑草木重生,鹧鸪飞起,行人稀少,营造出荒凉氛围。后两句抒情:年代久远,娃宫已无法辨认,只有苏台的明月夜夜空照,暗示历史繁华的消逝。诗人通过景物的对比和象征手法,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哀思,艺术上简洁而富有韵味。
展开
古诗赏析
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洲苑的春景:草长鸟飞、人迹罕至,与历史遗迹的模糊难辨形成对比,突出了繁华已逝、只剩空月的凄凉意境。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,传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,情感深沉,富有感染力。
展开
创作背景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所作。白居易游览长洲苑时,看到苑囿荒凉、古迹湮没,联想到吴越历史的兴衰变迁,感慨万千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,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叹和对现实的不满。
展开
作者信息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古诗数量:
3471
名句数量:
12158
作者其他古诗
1
琵琶行并序
1.8万阅读
2
五凤楼晚望
1.4万阅读
3
醉中对红叶
1.2万阅读
4
樟亭双樱树
1.1万阅读
5
游悟真寺诗
1.1万阅读
6
微雨夜行
1.1万阅读
7
采莲曲
1.1万阅读
8
醉歌
1.1万阅读
9
秋池
1.1万阅读
10
放言五首
1.1万阅读
拼音
注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