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壁秋声虫络丝,入檐新影月低眉。
床帷半故帘旌断,仍是初寒欲夜时。
此诗教学可重点关注三个层面:首先解析"声—影—物—时"的意象组合链条,体会诗人如何构建多维空间;其次比较"半故"与"仍"的对比艺术,理解时间双重性表达;最后可延伸讨论白居易《琵琶行》等作品中的"衰败美学"。
建议结合杜甫《客至》等作品,对比分析唐代诗人处理"旧居"主题的不同角度,理解中唐诗歌的日常化转向。对于"月低眉"的拟人手法,可与李商隐"嫦娥应悔偷灵药"等诗句比较教学。
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秋夜旧居:首句"虫络丝"以听觉写秋意之浓,次句"月低眉"用拟人写月光之柔。后两句通过"半故""断"等衰败意象,与永恒不变的"初寒欲夜"形成时空对照。诗人善用细微物象(虫声、帘旌)构建意境,在28字中完成从景物到哲思的升华。
典型的白体诗特征:语言平易近人而意蕴深远,通过日常场景触发生命思考,体现其"文章合为时而著"的创作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