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白头陀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近见头陀伴,云师老更慵。

性灵闲似鹤,颜状古于松。

山里犹难觅,人间岂易逢。

仍闻移住处,太白最高峰。

古诗译文 古诗注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最近见到了那位头陀的同伴,他说云师(指白头陀)年纪越大越发疏懒。

他的性情心灵像仙鹤一样闲适,容貌状貌比古松还要苍老。

在山里尚且难以寻觅到他的踪迹,在人间又怎能轻易遇到呢?

还听说他搬迁了住处,搬到了太白山的最高峰。

  • 白头陀:指年老的头陀,头陀是佛教中苦行的僧人。
  • 头陀伴:头陀的同伴。
  • 云师:对白头陀的尊称。
  • :懒惰,这里指疏懒、闲适。
  • 性灵:性情、心灵。
  • 颜状:容貌、状貌。
  • 太白:指太白山,在今陕西省境内,是秦岭的主峰。

这首诗通过对白头陀的描写,塑造了一个闲适、超脱、隐居山林的僧人形象。首联“近见头陀伴,云师老更慵”,从与头陀同伴的交谈入手,点出白头陀年老后更加疏懒的状态,为下文铺垫。颔联“性灵闲似鹤,颜状古于松”,

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。此诗《寄白头陀》是写给一位年老的头陀僧人。从诗中内容来看,诗人可能与这位白头陀有一定的交往或了解,通过对白头陀的描述,表达了对其闲适、超脱尘世生活的感慨。当时佛教在社会上影响较广,文人与僧人交往是比较常见的现象,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创作的,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