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垂朱绶带,晚著白纶巾。
出去为朝客,归来是野人。
两餐聊过日,一榻足容身。
此外皆闲事,时时访老陈。
晓垂朱绶带,晚著白纶巾。
出去为朝客,归来是野人。
两餐聊过日,一榻足容身。
此外皆闲事,时时访老陈。
早晨系着红色的官绶带,傍晚戴着白色的纶巾。
出门时是朝廷官员,归来后便是乡野之人。
两顿饭姑且能度过日子,一张床就足以容身。
除此之外都是无关紧要的事,时常去拜访老陈。
1.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2. 绶带是古代用以系官印等物的丝带,颜色常根据官员品级有所不同,朱绶在古代多为较高品级官员所用。
3. 纶巾是古代一种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,后也有用白色的,多为文人、隐士所戴,苏轼在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中曾提及“羽扇纶巾”。
4. 唐诗中常见以“野人”自指或指他人,多带有闲适、隐逸的意味,体现了文人对自然质朴生活的向往。
《访陈二》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小诗,诗人白居易以简洁明快的笔触,记录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和与友人的交往。
诗的开篇通过“朱绶带”和“白纶巾”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服饰,巧妙地展现了自己白天作为朝廷官员、傍晚回归乡野生活的双重身份,这种身份的转换不仅是时间上的变化,更体现了诗人心态的转变——从官场的纷扰到乡野的宁静。
中间两联则着重描写了诗人的生活状况,“两餐聊过日,一榻足容身”,简单的衣食住行却让诗人感到满足,这反映了他不慕荣华、安于简朴的生活态度。在这样的生活中,诗人将其他事情都视为“闲事”,唯独将“时时访老陈”放在心上,可见友情在他心中的分量,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平淡生活中的温暖与惬意。
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于平淡中见真情,让我们看到了白居易除了关注社会现实之外,对个人闲适生活的追求和享受,也为我们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视角。
全诗语言质朴平实,却蕴含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。首联“晓垂朱绶带,晚著白纶巾”以时间和服饰的变化,简洁勾勒出诗人白天为官、傍晚归乡的双重身份,对比鲜明,富有生活气息。
颔联“出去为朝客,归来是野人”进一步点明身份转换,体现出诗人在官场与乡野生活间的自如切换,暗含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对乡野闲适的喜爱。
颈联“两餐聊过日,一榻足容身”描绘了简朴的生活状况,却不见愁苦,反而透着一种满足感,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。
尾联“此外皆闲事,时时访老陈”收束全诗,将生活的重心落在与友人的交往上,凸显出友情在平淡生活中的重要性,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闲适温馨。
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诗人,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情趣。此诗可能创作于他仕途相对平稳或稍不如意的时期,通过描写自身在官场与乡野间的身份转换,以及与友人的交往,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。当时文人常以与友人交往、寄情山水来排解官场的压力,这首诗便是这种生活状态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