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月沉沉洞房静,真珠帘外梧桐影。
秋霜欲下手先知,灯底裁缝剪刀冷。
寒冷的月光沉沉地洒在寂静的洞房,珍珠帘外梧桐树的影子摇曳不定。 秋霜还未降下,手已先感到寒意,灯下裁缝手中的剪刀冰冷刺骨。
此诗教学可重点把握: 1. 意象分析:引导学生绘制"月光-帘-梧桐-霜-剪刀"的意象图谱 2. 情感递进:从环境寒冷→身体感知→心理凄凉的层次解读 3. 比较阅读:与王昌龄《闺怨》对比,体会白诗写实风格 4. 文化延伸:讨论唐代"女红文化"与女性生存状态的关系 5. 写作借鉴:学习通过小物件(剪刀)折射大情感的手法
全诗通过四组意象层层递进: 1. "寒月""洞房"营造冷寂空间 2. "梧桐影"以动衬静,强化孤独感 3. "秋霜""手先知"将自然与人体感知结合 4. "剪刀冷"以物写人,凸显身心俱寒 白居易善用"寒-静-冷"的意象链,展现女子在时间流逝中的无奈,末句"剪刀冷"更是以日常细节升华情感。
此诗为白居易晚年所作,反映唐代闺怨主题。安史之乱后,社会动荡,男子多征战或远游,女子独守空闺成为普遍现象。白居易以细腻笔触刻画女子孤独,暗含对时代苦难的隐晦批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