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本江湖上,悠悠任运身。
朝随卖药客,暮伴钓鱼人。
迹为烧丹隐,家缘嗜酒贫。
经过剡溪雪,寻觅武陵春。
岂有疏狂性,堪为侍从臣。
仰头惊凤阙,下口触龙鳞。
剑佩辞天上,风波向海滨。
非贤虚偶圣,无屈敢求伸。
昔去曾同日,今来即后尘。
中年俱白发,左宦各朱轮。
长短才虽异,荣枯事略均。
殷勤李员外,不合不相亲。
我本江湖上,悠悠任运身。
朝随卖药客,暮伴钓鱼人。
迹为烧丹隐,家缘嗜酒贫。
经过剡溪雪,寻觅武陵春。
岂有疏狂性,堪为侍从臣。
仰头惊凤阙,下口触龙鳞。
剑佩辞天上,风波向海滨。
非贤虚偶圣,无屈敢求伸。
昔去曾同日,今来即后尘。
中年俱白发,左宦各朱轮。
长短才虽异,荣枯事略均。
殷勤李员外,不合不相亲。
我本是江湖之上漂泊的人,悠然自得,随命运安排自身。
早晨跟随卖药的客人,傍晚陪伴钓鱼的人。
因炼丹而隐居,家境因嗜酒而贫寒。
曾经过剡溪的雪景,寻觅像武陵源那样的春光。
我哪有疏狂的性格,能担当侍从之臣的职位。
抬头仰望皇宫会感到惊异,言语不慎就可能触犯君王。
佩带着剑离开朝廷,历经风波来到海滨。
不是贤才却偶然得到圣上的赏识,没有受委屈怎敢请求伸展抱负。
从前离开时曾是同一天,如今前来却只能步其后尘。
人到中年都已生出白发,在地方做官都乘坐朱轮车。
才能大小虽然不同,人生的荣辱兴衰之事却大致相同。
殷勤好客的李员外,不该不相互亲近。
1. 五言排律:是律诗的一种,句式为五言,讲究平仄、对仗,全诗字数固定,格律严谨,这首诗共十二韵,是典型的五言排律。
2. 用典:诗中“寻觅武陵春”化用了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武陵人发现桃花源的典故,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意境。
3. 古代官场用语:“左宦”指贬官,体现了古代官场以右为尊的等级观念;“朱轮”代指高官,反映了古代官员的等级制度。
4. 白居易诗歌风格:白居易的诗歌多通俗易懂,关注现实,这首诗也体现了其平实自然的风格特点,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。
《赠江州李十使君员外十二韵》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,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与友人境遇的对比,抒发了复杂的情感。
首先,诗歌开篇描绘了诗人曾经的隐逸生活,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在的状态,这与后面入朝为官的经历形成对比,突出了人生的变化。接着,讲述了在朝廷为官的经历,“触龙鳞”等词句暗示了官场的险恶和自身的谨慎。随后,写自己离开朝廷来到地方,历经风波,体现了仕途的坎坷。
在与友人的对比中,“中年俱白发,左宦各朱轮”等句,既写出了两人相似的人生境遇,又流露出同病相怜的情感。最后表达了对友人的亲近之意,使诗歌在感慨人生的同时,也充满了温暖的友情。
从艺术手法来看,诗歌运用了叙事、抒情、用典等手法,语言平实却意蕴深厚,符合白居易诗歌的一贯风格。通过学习这首诗,我们可以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、官场生态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,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。
这首诗是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五言排律,结构严谨,情感真挚。开篇四句“我本江湖上,悠悠任运身。朝随卖药客,暮伴钓鱼人”描绘了诗人曾经的江湖漂泊、隐逸自在的生活,语言质朴,画面感强,为下文的转折做了铺垫。
中间部分叙述了从隐逸到入朝为官,再到被贬地方的经历,“岂有疏狂性,堪为侍从臣。仰头惊凤阙,下口触龙鳞”道出了在朝廷为官的谨慎与不易,以及可能因言语不慎而遭遇的风险。“剑佩辞天上,风波向海滨”则形象地写出了离开朝廷、远赴地方的波折。
后几句转向与李十使君员外的对比与情感交流,“中年俱白发,左宦各朱轮。长短才虽异,荣枯事略均”通过两人相似的境遇,拉近了彼此的距离,体现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。最后“殷勤李员外,不合不相亲”以热情的话语作结,表达了对友人的亲近之情,使诗歌情感真挚而饱满。
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,不事雕琢,却将人生的起伏、仕途的坎坷以及朋友间的情谊娓娓道来,具有较强的感染力。
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,其一生经历了官场的起起落落。这首诗是白居易赠给江州李十使君员外的作品。江州在唐代是一个较为偏远的地方,当时白居易可能因贬谪或其他原因来到此地,与李十使君员外相遇。
从诗中内容来看,白居易回顾了自己过往的经历,包括曾经的隐逸生活、在朝廷为官的波折以及如今来到地方的境遇。结合两人都处于中年、历经官场沉浮的处境,这首诗可能是在两人相互慰藉、感慨人生时所作,抒发了对命运、仕途以及友情的诸多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