郡楼夜宴留客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北客劳相访,东楼为一开。

褰帘待月出,把火看潮来。

艳听竹枝曲,香传莲子杯。

寒天殊未晓,归骑且迟回。

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北方的客人不辞辛劳劳顿前来探访,我特意打开东楼(款待)。

撩起帘子等待月亮升起,手持着火把观赏潮水涌来。

听着动人的《竹枝曲》,酒香从盛着莲子的酒杯中传来。

寒冷的夜晚天还远未破晓,返程的车马姑且迟迟慢行吧。

1.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,其诗歌风格通俗易懂,被称为“老妪能解”。

2. 《竹枝曲》是古代巴蜀一带的民歌,后来成为一种诗歌体裁,多描写民间生活和自然风光,刘禹锡也曾创作过不少《竹枝词》。

3. 唐诗按照体裁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,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,这首《郡楼夜宴留客》是一首五言律诗,全诗共八句,每句五个字,中间两联(颔联、颈联)对仗工整。

4. 诗中的“潮”可能指的是钱塘江大潮,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,在唐代就已闻名,常被文人墨客写入诗中。

  • 郡楼:指州郡官署中的楼阁。
  • 北客:从北方来的客人。
  • 劳相访:不辞辛劳前来拜访。
  • 东楼为一开:特意打开东楼(表示欢迎和款待)。
  • 褰帘:撩起帘子。褰,撩起、掀起。
  • 把火:手持火把。
  • 竹枝曲:一种古代的乐府民歌,多描写风土人情,音调婉转动人。
  • 莲子杯:指盛有莲子或用莲子装饰的酒杯,此处代指美酒。
  • 殊未晓:还远远没有天亮。殊,很、极。
  • 归骑:指客人返程所乘的车马。
  • 迟回:迟疑徘徊,此处有挽留客人,希望其慢行之意。

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《郡楼夜宴留客》。首先,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基本内容,它讲述了白居易在郡楼款待北方来客的故事。

从结构上看,这首五言律诗层次分明。首联交代了事件的起因,即北方客人来访,主人打开东楼迎接。颔联和颈联则详细描绘了夜宴的场景,有等待月亮升起的期待,有手持火把观潮的壮观,有动听的乐曲,还有醇香的美酒,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夜宴的热闹与美好。尾联则是主人真诚地挽留客人,因为天还没亮,希望客人不要急于离开。

在学习这首诗时,我们要注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。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和不舍,这种真挚的情感是最能打动人的。同时,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唐代的一些风土人情,比如《竹枝曲》的流行,以及当时文人雅士的聚会方式等。

另外,作为一首五言律诗,它的对仗也很有特点,颔联“褰帘待月出,把火看潮来”和颈联“艳听竹枝曲,香传莲子杯”,词性相对,句式整齐,体现了律诗的格律美,大家可以好好品味一下。

这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,描绘了郡楼夜宴的情景,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。

首联“北客劳相访,东楼为一开”,开门见山,点明了客人的远道而来和主人的热情款待,简单的叙述中蕴含着主人的诚意。

颔联“褰帘待月出,把火看潮来”,描绘了夜宴时的两个动态场景,“待月出”“看潮来”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推移,也展现了夜景的美妙,画面感十足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。

颈联“艳听竹枝曲,香传莲子杯”,从听觉和嗅觉两方面入手,“艳听”写出了《竹枝曲》的动听迷人,“香传”则点出了酒的醇香,进一步渲染了夜宴的欢乐氛围。

尾联“寒天殊未晓,归骑且迟回”,以天色未明为由挽留客人,言辞恳切,流露出主人对客人的不舍之情,使全诗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。

整首诗情景交融,通过对夜宴场景的细致描绘,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与客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其诗歌题材广泛,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情趣。《郡楼夜宴留客》创作于白居易在地方任职期间,具体时间不详。当时,有北方的客人远道来访,白居易在郡楼设宴款待,此诗便是记录了夜宴时的情景和主人挽留客人的真挚情感。从诗中描绘的赏月、观潮、听曲、饮酒等场景来看,这是一次较为轻松愉悦的聚会,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相处的融洽氛围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