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客劳相访,东楼为一开。
褰帘待月出,把火看潮来。
艳听竹枝曲,香传莲子杯。
寒天殊未晓,归骑且迟回。
北客劳相访,东楼为一开。
褰帘待月出,把火看潮来。
艳听竹枝曲,香传莲子杯。
寒天殊未晓,归骑且迟回。
北方的客人不辞辛劳劳顿前来探访,我特意打开东楼(款待)。
撩起帘子等待月亮升起,手持着火把观赏潮水涌来。
听着动人的《竹枝曲》,酒香从盛着莲子的酒杯中传来。
寒冷的夜晚天还远未破晓,返程的车马姑且迟迟慢行吧。
1.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,其诗歌风格通俗易懂,被称为“老妪能解”。
2. 《竹枝曲》是古代巴蜀一带的民歌,后来成为一种诗歌体裁,多描写民间生活和自然风光,刘禹锡也曾创作过不少《竹枝词》。
3. 唐诗按照体裁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,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,这首《郡楼夜宴留客》是一首五言律诗,全诗共八句,每句五个字,中间两联(颔联、颈联)对仗工整。
4. 诗中的“潮”可能指的是钱塘江大潮,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,在唐代就已闻名,常被文人墨客写入诗中。
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《郡楼夜宴留客》。首先,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基本内容,它讲述了白居易在郡楼款待北方来客的故事。
从结构上看,这首五言律诗层次分明。首联交代了事件的起因,即北方客人来访,主人打开东楼迎接。颔联和颈联则详细描绘了夜宴的场景,有等待月亮升起的期待,有手持火把观潮的壮观,有动听的乐曲,还有醇香的美酒,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夜宴的热闹与美好。尾联则是主人真诚地挽留客人,因为天还没亮,希望客人不要急于离开。
在学习这首诗时,我们要注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。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和不舍,这种真挚的情感是最能打动人的。同时,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唐代的一些风土人情,比如《竹枝曲》的流行,以及当时文人雅士的聚会方式等。
另外,作为一首五言律诗,它的对仗也很有特点,颔联“褰帘待月出,把火看潮来”和颈联“艳听竹枝曲,香传莲子杯”,词性相对,句式整齐,体现了律诗的格律美,大家可以好好品味一下。
这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,描绘了郡楼夜宴的情景,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。
首联“北客劳相访,东楼为一开”,开门见山,点明了客人的远道而来和主人的热情款待,简单的叙述中蕴含着主人的诚意。
颔联“褰帘待月出,把火看潮来”,描绘了夜宴时的两个动态场景,“待月出”“看潮来”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推移,也展现了夜景的美妙,画面感十足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。
颈联“艳听竹枝曲,香传莲子杯”,从听觉和嗅觉两方面入手,“艳听”写出了《竹枝曲》的动听迷人,“香传”则点出了酒的醇香,进一步渲染了夜宴的欢乐氛围。
尾联“寒天殊未晓,归骑且迟回”,以天色未明为由挽留客人,言辞恳切,流露出主人对客人的不舍之情,使全诗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。
整首诗情景交融,通过对夜宴场景的细致描绘,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与客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其诗歌题材广泛,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情趣。《郡楼夜宴留客》创作于白居易在地方任职期间,具体时间不详。当时,有北方的客人远道来访,白居易在郡楼设宴款待,此诗便是记录了夜宴时的情景和主人挽留客人的真挚情感。从诗中描绘的赏月、观潮、听曲、饮酒等场景来看,这是一次较为轻松愉悦的聚会,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相处的融洽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