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学们好,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五言排律《东楼南望八韵》,首先我们先明确这首诗的核心——它是一首通过登高望景来抒发心境的闲适诗,接下来我们分步骤理解这首诗:
第一步:读懂诗歌内容,把握“望”的视角
首先看诗题“东楼南望八韵”,“东楼”是地点,“南望”是方向,“八韵”是体裁,这告诉我们诗人站在东楼上往东南方向看,写了十六句诗。接下来读诗句,前八句都是“望”到的景:从最远的“海门”(入海口),到江面上的“风涛”“云帆”“海鸥”,再到近处的“集市”“村落”,视角由远及近,就像我们用相机从广角慢慢聚焦到特写,画面感特别强。比如“日脚金波碎”,大家可以想象一下:夕阳西下,阳光洒在江面上,江水一动,金色的光就像碎了一样,这个描写特别形象,仿佛我们亲眼看到了这幅江景图。
第二步:理解意象含义,体会情感变化
诗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意象——“雁”和“猿”。秋天的大雁往南飞,所以“送秋千里雁”是说大雁带来了秋天的消息;而“猿”的叫声在黄昏时响起,“报暝一声猿”既告诉我们天要黑了,也悄悄透露出诗人一开始的心情不太好,因为古代诗里猿叫常和“愁”有关。但后面诗人说“已豁烦襟闷,仍开病眼昏”,意思是看到这些景色,心里的烦闷没了,昏花的眼睛也好像亮了,这就是情感的转折:从有点烦,到因为美景而变得舒畅。最后一句“郡中登眺处,无胜此东轩”,直接说整个郡城没有比这东楼更好的登高地方了,把对景色的喜爱推到了顶点。
第三步:结合背景与风格,读懂诗歌深层意义
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,正在地方当官,可能平时处理政务有点累,身体也不太舒服(诗里说“病眼昏”),所以他会去东楼登高望景。这其实是白居易“闲适诗”的特点——不写大道理,不批判什么,就写自己看到的景、感受到的心情,用简单的话把自然之美和心里的舒服表达出来。比如“鱼盐聚为市,烟火起成村”,没有用华丽的词,就写江边人捕鱼晒盐、聚在一起成集市,炊烟起来成村落,特别真实,让我们看到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,也感受到诗人对这种平凡生活气息的喜欢。
第四步:总结诗歌价值,学习写作手法
这首诗的价值,一方面是让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江景和地方生活,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写作思路:写景色可以从远到近,动静结合(比如写“风涛动”“鸥翻”是动,写“天水合”“峰头钿点”是静);写心情可以通过景色来衬托,不用直接说“我很开心”,而是说“景色让我烦闷没了”,这样更自然。同时,我们也能从诗里学到: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,也可以像白居易一样,去看看自然景色,或许烦恼就会像他说的“已豁烦襟闷”一样,慢慢消失了。
最后,大家可以再读一遍诗,试着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看到的画面,感受一下那种从江海壮阔到村落闲适,再到心境舒畅的过程,相信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