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李苏州示男阿武诗,自感成咏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遥羡青云里,祥鸾正引雏。

自怜沧海伴,老蚌不生珠。

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远远羡慕那青云之上,吉祥的凤凰正带领着幼雏飞翔。

可怜自己如同在沧海中相伴,年老的河蚌再也生不出珍珠。

1.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,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其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通俗易懂。

2.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如将李苏州比作“祥鸾”,将其教导儿子的情景比作“引雏”,将自己比作“老蚌”等,使诗歌形象生动。

3. “老蚌生珠”是一个成语,原比喻年老有贤子,后指老年得子,诗中“老蚌不生珠”是反用此成语。

  • 青云里:指高空,也象征着高贵、美好的境遇。
  • 祥鸾:吉祥的凤凰,常用来比喻贤才或高贵的人。
  • 引雏:带领幼鸟,这里指李苏州教导、养育儿子阿武。
  • 自怜:自我怜惜。
  • 沧海伴:在沧海中相伴,这里是诗人自喻,形容自己的处境。
  • 老蚌不生珠:年老的河蚌不能生出珍珠,比喻自己年老无子或没有有出息的后代。

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,它带着一种淡淡的羡慕与自怜。首联“遥羡青云里,祥鸾正引雏”,诗人把目光投向“青云里”,那里有“祥鸾引雏”的美好景象,这其实是在羡慕李苏州能有儿子相伴并悉心教导。

接着看颔联“自怜沧海伴,老蚌不生珠”,诗人由人及己,开始自我怜惜。“沧海伴”描绘出一种孤寂的处境,“老蚌不生珠”则直白地表达了自己没有子嗣或后代不成器的遗憾。

从艺术手法来看,对比手法的运用很巧妙,将他人的美满与自己的失落进行对比,强化了情感表达。同时,比喻的运用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,使读者更能体会诗人的心境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虽短,但情感饱满,用词精准,是白居易诗歌中富有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的佳作。

诗歌前两句“遥羡青云里,祥鸾正引雏”,以“青云”“祥鸾引雏”为喻,描绘出李苏州及其子阿武所处的美好境遇,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羡慕之情。后两句“自怜沧海伴,老蚌不生珠”,则转向自身,以“沧海伴”“老蚌不生珠”自比,抒发了自我怜惜之感,两相对比,更凸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。全诗语言朴实,比喻贴切,情感真挚,将羡慕与自怜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
这首诗是白居易看到苏州刺史李某展示的写给儿子阿武的诗后,有感而发创作的。当时白居易可能已年老,看到他人有子可教,联想到自己的情况,心生感慨,于是写下此诗表达内心的情感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