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送残春招酒伴,客中谁最有风情。
两瓶箬下新开得,一曲霓裳初教成。
排比管弦行翠袖,指麾船舫点红旌。
慢牵好向湖心去,恰似菱花镜上行。
想要送别残春邀请酒伴,客人中谁最有风情雅致? 两瓶新开的箬下美酒,一曲《霓裳》刚刚排练完成。 排列管弦乐手舞动翠袖,指挥船舫点缀红色旌旗。 缓缓牵引船只向湖心驶去,宛如在菱花镜面上滑行。
本诗典型体现白居易"闲适诗"特点:首联以口语化设问营造亲切感,中二联通过"新开得""初教成"等生活化表达展现筹备细节,尾联比喻新颖贴切。诗人巧妙将"送春"主题转化为一场声色俱佳的湖上雅集,通过酒(箬下)、乐(霓裳)、人(翠袖)、物(红旌)的精心安排,构建出唐代文人理想中的诗意生活图景。其中"恰似菱花镜上行"既写湖面平静,又暗喻人生如镜中行舟的虚幻美感,展现了白居易诗歌"浅中有深"的艺术境界。
全诗以"送春"为主线,通过四个层次展开:首联设问点题,突出"风情"雅趣;颔联以新酒初曲表现待客之诚;颈联动态描写音乐与船只的华美布置;尾联以镜面喻湖,将泛舟之乐推向高潮。诗中"慢牵""恰似"等词精准传神,色彩词"翠""红"与动词"排""点"形成视听交融的意境,体现白居易诗歌通俗中见精巧的特点。
此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(822-824年),描写春日邀友泛舟西湖的情景。诗人以轻松欢快的笔调,展现了唐代文人雅集、饮酒赏乐的闲适生活,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