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微西风生,稍稍东方明。
入秋神骨爽,琴晓丝桐清。
弹为古宫调,玉水寒泠泠。
自觉弦指下,不是寻常声。
须臾群动息,掩琴坐空庭。
直至日出后,犹得心和平。
惜哉意未已,不使崔君听。
微微西风轻轻起,东方渐露鱼肚白。 入秋后神清气爽,拂晓琴声更显清幽。 弹奏的是古宫调,如玉水般寒凉清澈。 自觉指下弦音动,非比寻常的琴声。 片刻间万物静寂,掩琴独坐空庭中。 直到太阳升起后,心中仍留一片平和。 可惜这意境未尽,无法让崔君一同聆听。
1. 古琴文化:丝桐、宫调等术语体现唐代文人音乐修养 2. 时间描写:六联诗完整呈现从夜至晓的时间流逝 3. 唐诗格律:五言古体诗,押平声"庚青"韵 4. 文人交际:反映唐代士大夫以琴会友的雅趣
本诗可分层解读: 表层:记录秋夜弹琴的全过程 中层:展现文人"琴道"修养与自然感悟 深层: - "不使崔君听"暗含政治隐喻(崔玄亮曾与白居易同谏朝政) - "空庭"意象反映诗人晚年孤寂心境 教学建议:可结合白居易《琴茶》诗对比阅读,体会其"琴中见禅"的思想。
全诗以"风起-天明"的时间线展开,通过"琴声"这一意象串联: 1. 视听交融:西风、晨光与琴声结合,营造清寂意境 2. 通感手法:"玉水寒泠泠"将听觉转化为触觉 3. 情感递进:从"神骨爽"的愉悦到"心和平"的超然,最终落笔于对友人的思念 4. 留白艺术:末句"惜哉意未已"引发读者对未尽琴意的想象
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,崔玄亮(崔少监)是其挚友。诗中描绘秋夜弹琴的意境,表达对知音难觅的遗憾,侧面反映诗人晚年追求精神超脱的心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