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微之诗二十三首。和尝新酒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空腹尝新酒,偶成卯时醉。

醉来拥褐裘,直至斋时睡。

睡酣不语笑,真寝无梦寐。

殆欲忘形骸,讵知属天地。

醒馀和未散,起坐澹无事。

举臂一欠伸,引琴弹秋思。

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空着肚子品尝新酿的酒,偶然间在卯时就醉了。

醉后裹紧粗布衣服,一直睡到斋时才醒来。

睡得很沉,不说话也不笑,真正的安睡没有梦。

几乎要忘记自身的形体,哪里还知道自己属于天地之间。

醒来后酒意还未完全消散,起身坐着,心境恬淡没有什么事。

举起手臂伸了个懒腰,拿来琴弹奏起抒发秋日思绪的曲子。

1. 唱和诗:指诗人之间相互酬答、唱和的诗歌。白居易与元稹之间多有唱和之作,他们的唱和诗在当时影响较大,体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文学交流。

2. 十二时辰: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分别为子时、丑时、寅时、卯时、辰时、巳时、午时、未时、申时、酉时、戌时、亥时,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。诗中的“卯时”即早晨五点至七点。

3. 白居易诗歌风格:白居易的诗歌多通俗易懂,语言质朴,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,主张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,这首诗便体现了其诗歌通俗易懂、贴近生活的特点。

4. 古代服饰:诗中的“褐裘”指粗布衣服,是古代较为朴素的服饰,多为平民或隐居者所穿,这里体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。

  • 微之:指元稹,字微之,是白居易的好友,两人常以诗唱和。
  • 空腹:空着肚子。
  • 卯时:古代十二时辰之一,指早晨五点到七点。
  • 褐裘:粗布衣服,这里指较为朴素的衣物。
  • 斋时:指佛教徒吃斋饭的时间,一般在中午前后,这里泛指中午时分。
  • 睡酣:睡得很沉、很熟。
  • 真寝:真正安稳的睡眠。
  • 殆欲:几乎想要。
  • 形骸:人的形体、身体。
  • 讵知:哪里知道。
  • 醒馀:醒来之后。
  • 和未散:指酒的温和醉意还没有散去。
  • 澹无事:心境恬淡,没有什么事情。澹,通“淡”。
  • 欠伸:疲倦时打哈欠、伸懒腰。
  • 秋思:这里指表达秋日思绪的琴曲。

我们来看白居易的这首《和微之诗二十三首。和尝新酒》,首先从题目可知,这是一首唱和诗,是诗人写给好友元稹的。

诗的开头两句“空腹尝新酒,偶成卯时醉”,就像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日常小事,空着肚子喝了新酿的酒,没成想早上就醉了,很直白地把事情的起因和结果交代了。接着写醉后的状态,“醉来拥褐裘,直至斋时睡”,醉了就裹着衣服睡觉,一直睡到中午,这一系列动作都很自然,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随性。

然后诗人着重描写睡眠的状态,“睡酣不语笑,真寝无梦寐”,睡得又香又沉,没有梦,这是一种很安稳的状态。而“殆欲忘形骸,讵知属天地”更是把这种状态升华了,达到了忘记自身存在的境界,可见诗人在这样的睡眠中得到了极大的放松。

醒来之后呢,“醒馀和未散,起坐澹无事”,酒意还没完全退去,坐着也没什么事,心境很平和。最后“举臂一欠伸,引琴弹秋思”,伸个懒腰,弹起表达秋日思绪的琴曲,整个画面都很闲适。

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闲适的生活图景,让我们感受到白居易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的那种宁静和自在,也能体会到他与元稹之间深厚的友谊,通过这样一首小诗,就把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分享给对方。同时,也让我们了解到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诗歌创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。

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如同白话,却将饮酒、安睡、醒后弹琴的日常场景描绘得生动细腻,充满了生活气息。

开篇“空腹尝新酒,偶成卯时醉”,简单直白地交代了饮酒的状态和时间,“偶成”二字体现出随性自在之感。接着“醉来拥褐裘,直至斋时睡”,描绘出醉后安然入睡的情景,尽显慵懒闲适。“睡酣不语笑,真寝无梦寐”,进一步写睡眠的深沉安稳,没有梦境的纷扰,突出了内心的宁静。“殆欲忘形骸,讵知属天地”,则将这种闲适推向极致,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,体现出诗人对这种状态的沉醉。

后半部分“醒馀和未散,起坐澹无事”,写醒来后酒意未消,心境恬淡。最后“举臂一欠伸,引琴弹秋思”,以一个自然的动作和弹琴的行为作结,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秋日的淡淡思绪融入其中,余味悠长。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致刻画,展现了诗人淡泊闲适的人生态度,读来令人感到轻松惬意。

这首诗是白居易《和微之诗二十三首》中的一首,是为了唱和好友元稹而作。白居易与元稹交情深厚,二人经常以诗互赠,抒发情感、交流思想。此诗可能创作于某个秋日,当时白居易品尝新酒,心境闲适,便将这种饮酒后安睡、醒来弹琴的闲适生活场景记录下来,以和元稹的诗作。诗中展现的是一种远离尘世喧嚣、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,这也与白居易晚年向往闲适、淡泊名利的心境有关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