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《和微之诗二十三首·和雨中花》,这首诗的编号是8187,是白居易与好友元稹唱和的作品。首先,我们要明确这首诗的核心是“借花喻人,感慨人生”,接下来我们从几个角度逐步理解它。
首先看“内容理解”:诗的开头就很有冲击力,“真宰倒持生杀柄”,说上天好像颠倒了生死权力,让鹤、龟这些“闲物”活千年,人却寿命短。这里用“龟鹤”和“人”对比,其实是诗人在表达对“人生短暂”的不满吗?不是,更多是“无奈的感慨”。接着,诗人又把“人”和“花”联系起来,说人生从少到老就像花从开到落,还没好好绽放就被风雨打,这就把抽象的“人生苦短”变成了我们能看到的“花遭风雨”,特别形象。
然后是“意象的作用”:为什么诗人要选“花”?因为花的特点是“美但短暂”,和人生中“美好的时光(比如青春、仕途顺利时)短暂”很像;选“龟鹤”是因为它们代表“长寿”,和“人短命”对比,更突出人生的短促;选“黄莺”呢?黄莺会叫,诗人希望它能替花说话,但黄莺又说不清楚,这其实是在说“人生的委屈和无奈,连找人诉说都难”,情感一下子就深了。
再联系“创作背景”:白居易和元稹是好朋友,都经历过被贬,仕途不顺,他们看到身边的事物,很容易想到自己的人生。所以这首唱和诗,不只是写花,更是写他们自己,写中唐文人共同的感受——觉得生命太短,还没实现理想就老了,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,就像花遇到风雨一样。
最后,我们要学的“写作手法”:这首诗用了“对比”(龟鹤vs人、草菜vs花)、“托物言志”(借花写人生),语言还特别通俗,这都是白居易诗歌的特点。我们以后读古诗,也可以用“抓意象、看对比、联系背景”的方法,就能更快理解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