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惜新衣舞柘枝,也从尘污汗沾垂。
料君即却归朝去,不见银泥衫故时。
莫惜新衣舞柘枝,也从尘污汗沾垂。
料君即却归朝去,不见银泥衫故时。
不要吝惜新做的衣衫,尽情地跳起柘枝舞吧,哪怕衣衫被尘土玷污、被汗水浸湿而下垂。
猜想您不久就要返回朝廷离去,到那时,恐怕就见不到这件银泥衫旧时的模样了。
1. 柘枝舞:唐代流行的西域舞蹈,最初可能由波斯传入,舞姿刚健明快,有特定的服饰和道具,在唐代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2. 使君: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,唐代沿用这一称呼,诗中用来称呼贾姓刺史。
3. 银泥衫:唐代一种华美的服饰,将银粉调制成泥状涂在衣衫上,显得光彩夺目,常用于歌舞表演等场合,体现了当时的服饰工艺和审美风尚。
4. 白居易诗歌风格:多以通俗晓畅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,此诗也体现了其语言质朴、情感真挚的特点。
《看常州柘枝,赠贾使君》是白居易的一首抒情小诗,通过观看柘枝舞这一日常场景,表达了复杂的情感。
开篇两句聚焦于柘枝舞的表演,“莫惜新衣”体现出对艺术展现的重视,而“尘污汗沾垂”则细致地刻画了舞蹈的热烈,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柘枝舞的魅力以及人们对它的喜爱。这不仅是对舞蹈场景的描绘,也暗含着一种及时行乐、珍惜当下的意味。
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人,诗人由眼前的欢乐景象想到贾使君即将归朝,未来再难见到这样的场景,其中既有对友人的不舍,也有对时光易逝、事物变迁的感慨。整首诗从景入手,由景及人,情感自然流露,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,却能以平实的语言打动人心,展现了白居易诗歌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的特点,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的舞蹈文化、社会交往等提供了生动的素材。
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却蕴含着细腻的情感。首句“莫惜新衣舞柘枝”,以劝勉的口吻,展现出对柘枝舞表演的投入和欣赏,鼓励舞者(或暗示贾使君)不要在意衣物的损耗,尽情展现舞姿的美妙,透露出一种洒脱的态度。
“也从尘污汗沾垂”则进一步描绘了跳舞时的状态,衣衫因舞动而沾染尘污、被汗水浸湿,生动地再现了柘枝舞的热烈与奔放,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舞者矫健的身姿和投入的神情。
后两句“料君即却归朝去,不见银泥衫故时”笔锋一转,由眼前的舞蹈场景联想到贾使君的离去。诗人猜测友人即将返回朝廷,到时再难见到此刻穿着银泥衫跳舞的情景,以及这件衣衫如今的模样,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当下时光的珍惜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,将观赏舞蹈的愉悦与对离别的感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余味悠长。
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生活场景。此诗题为《看常州柘枝,赠贾使君》,可知是诗人在常州观看柘枝舞后,写给当地长官贾使君的作品。当时柘枝舞在唐代社会颇为盛行,上至宫廷,下至民间都有表演。诗人可能是在一次宴饮或娱乐场合看到了柘枝舞表演,联想到贾使君可能不久后将离开常州返回朝廷,遂作此诗相赠,既描绘了柘枝舞表演的情景,也暗含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