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
诗词
作者
名句
成语
古籍
首页
古诗词
作者大全
名言名句
成语大全
古典文学
古诗词解译
古籍译文
汉语字典
汉语词典
专题
首页
古诗词大全
洛下寓居
洛下寓居
白居易 〔唐朝〕
秋馆清凉日,书因解闷看。
夜窗幽独处,琴不为人弹。
游宴慵多废,趋朝老渐难。
禅僧教断酒,道士劝休官。
渭曲庄犹在,钱唐俸尚残。
如能便归去,亦不至饥寒。
写人
道士
写酒
古诗译文
秋日书馆清凉时,翻书只为解愁闷。深夜窗边独坐处,琴瑟无心为谁弹。游乐宴会皆懒去,上朝应差老来难。僧人教我戒酒饮,道士劝我弃官衔。渭水田庄仍存在,杭州俸禄尚余钱。若能就此归隐去,温饱无忧度余年。
展开
知识点
1. 分司制度:唐代在东都洛阳设分司机构安置闲散官员
2. 中隐思想:白居易提出的"大隐住朝市,小隐入丘樊。不如作中隐,隐在留司官"的处世哲学
3. 道士劝休官:反映唐代佛道思想对士大夫的影响
4. 钱塘俸:唐代官员俸禄包含禄米、俸钱、职田等复合形式
5. 渭曲庄:唐代官僚阶层普遍置办田产保障退隐生活的经济现象
展开
古诗注解
洛下
:指洛阳
趋朝
:上朝拜见皇帝
渭曲庄
:白居易在渭河北岸的庄园
钱唐俸
:指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的积蓄(钱唐即钱塘,代指杭州)
休官
:辞去官职
幽独
:寂寞独处
展开
讲解
全诗四联三层递进:首联写景叙事定幽居基调;颔颈二联用工对(游宴/趋朝,禅僧/道士)展现矛盾;尾联转折作结。艺术特色有三:一是以"清凉日""幽独处"营造疏淡意境;二是"琴不为人弹"的隐喻——琴象征士大夫理想,暗示不为世俗妥协;三是数字运用精妙,"多废""渐难""犹在""尚残"四组副词,细腻传达心理变化。核心矛盾在"趋朝老渐难"与"不至饥寒"间展开,揭示古代知识分子在仕隐抉择时的现实困境与精神救赎。
展开
古诗赏析
全诗以秋日寂寥起兴,通过"书解闷""琴独弹"勾勒幽居画面。"慵废游宴""老难趋朝"直述官场倦怠,后借"僧劝酒""道劝官"凸显出世之思。尾联以渭庄杭俸为底气,表明"归去不饥寒"的现实考量。白居易用平实语言展现典型的中唐士大夫心态:既追求精神超脱又不舍物质保障,在仕隐矛盾中寻找平衡,白描手法中暗含反讽——"俸尚残"恰恰是能"休官"的前提。
展开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七年(833年)白居易62岁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期间。此时白居易经历牛李党争,主动请求外调洛阳任闲职。诗中反映其晚年厌倦官场、向往归隐的心境,洛阳相对长安的政治环境宽松,使其得以半隐半仕,常与僧道往来,思考人生归宿。
展开
作者信息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古诗数量:
3471
名句数量:
12158
作者其他古诗
1
琵琶行并序
1.8万阅读
2
五凤楼晚望
1.4万阅读
3
醉中对红叶
1.2万阅读
4
樟亭双樱树
1.1万阅读
5
游悟真寺诗
1.1万阅读
6
微雨夜行
1.1万阅读
7
采莲曲
1.1万阅读
8
醉歌
1.1万阅读
9
放言五首
1.1万阅读
10
秋池
1.1万阅读
拼音
注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