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
诗词
作者
名句
成语
古籍
首页
古诗词
作者大全
名言名句
成语大全
古典文学
古诗词解译
古籍译文
汉语字典
汉语词典
专题
首页
古诗词大全
重答刘和州
重答刘和州
白居易 〔唐朝〕
分无佳丽敌西施,敢有文章替左司。
随分笙歌聊自乐,等闲篇咏被人知。
花边妓引寻香径,月下僧留宿剑池。
可惜当时好风景,吴王应不解吟诗。
写景
写风
写花
写人
月下
古诗译文
我没有像西施那样的佳丽可以相比,怎敢用文章来替代左司的才华。随意地享受笙歌来自娱自乐,平常的诗篇被人知晓。在花边,妓女引导寻找香径;在月光下,僧人留宿在剑池。可惜当时的美丽风景,吴王应该不懂得吟诗。
展开
知识点
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;刘禹锡是白居易的好友,并称“刘白”;诗中的剑池和吴王典故与苏州历史相关;左司郎中是唐代官职,属尚书省;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的唱和传统和江南文化。
展开
古诗注解
西施
: 春秋时期越国美女,以美貌著称。
左司
: 指左司郎中,官职名,此处代指刘禹锡,因其曾任此职。
笙歌
: 奏乐唱歌,泛指娱乐活动。
篇咏
: 诗篇或吟咏,指文学创作。
香径
: 花园中的小径,常指美景。
剑池
: 地名,位于苏州虎丘,传说与吴王阖闾有关。
吴王
: 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夫差,以享乐亡国闻名。
展开
讲解
这首诗是白居易对刘禹锡的答复,首联以“分无佳丽”和“敢有文章”自谦,表示自己无法与西施的美貌和刘禹锡的文采相比。颔联和颈联具体描述诗人在苏州的生活:随意笙歌、诗篇传诵,以及花月之下的游历,生动呈现闲适情趣。尾联转向历史感慨,以吴王不解吟诗作结,批评了只知享乐不懂文化的统治者,提升了诗的深度。整诗结构严谨,语言简练,融个人情感与历史反思于一体。
展开
古诗赏析
这首诗以自谦开头,对比西施和左司,突出诗人的 humble 态度。中间两联描绘了诗人在苏州的闲适生活,运用对比手法(妓女与僧人、花边与月下),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。尾联借古讽今,通过吴王不解吟诗的典故,暗示统治者不懂珍惜文化和美景,深化了诗的哲理意味。整体语言流畅,情感真挚,体现了白居易平易近人的诗风。
展开
创作背景
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敬宗宝历年间任苏州刺史时所作,用以答复好友刘禹锡(曾任和州刺史,故称刘和州)的赠诗。当时白居易身处江南美景中,通过诗作表达自谦、自乐之情,并隐含对历史兴衰的感慨。
展开
作者信息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古诗数量:
3471
名句数量:
12158
作者其他古诗
1
琵琶行并序
1.8万阅读
2
五凤楼晚望
1.4万阅读
3
醉中对红叶
1.2万阅读
4
樟亭双樱树
1.1万阅读
5
游悟真寺诗
1.1万阅读
6
微雨夜行
1.1万阅读
7
采莲曲
1.1万阅读
8
醉歌
1.1万阅读
9
秋池
1.1万阅读
10
放言五首
1.1万阅读
拼音
注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