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山郁郁石棱棱,新豁高居正好登。
南临赡部三千界, 东对蓬宫十二层。
报我楼成秋望月,把君诗读夜回灯。
无妨却有他心眼,妆点亭台即不能。
海山郁郁石棱棱,新豁高居正好登。
南临赡部三千界, 东对蓬宫十二层。
报我楼成秋望月,把君诗读夜回灯。
无妨却有他心眼,妆点亭台即不能。
海边的山峦郁郁葱葱,岩石棱角分明,新建成的高楼豁然开朗,正好登高远眺。
向南可以眺望赡部洲的三千世界,向东正对着蓬莱仙宫的十二层楼阁。
你告知我新楼建成,秋天可以登楼赏月,我在夜晚挑灯重读你的诗篇。
虽说我没有那样的巧思去妆点亭台楼阁,但也不妨有自己的一番心意和见解。
1. 唱和诗:古代文人之间相互酬答而作的诗,往往是你唱我和,内容多为表达友情、交流思想等,白居易与元稹之间有大量唱和诗。
2. 四大部洲:佛教术语,指东胜神洲、南赡部洲、西牛贺洲、北俱芦洲,诗中“赡部”即南赡部洲。
3. 蓬莱仙宫: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,常被文人墨客写入诗中,增添浪漫奇幻色彩。
4. 新乐府运动:中唐时期由白居易、元稹等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,主张诗歌反映社会现实,语言通俗易懂。
这首《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》是白居易与元稹唱和诗中的经典之作。我们先从题目入手,“酬微之”表明了这首诗是为回应元稹而作,“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”则交代了作诗的背景,是元稹告知新楼建成,且诗末有戏言引发了白居易的创作。
再看诗句内容,前两联着重描绘新楼及周边景色,展现出新楼的高大、视野的开阔,既有实景的描写,又有想象的拓展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登楼远眺的豪迈与惬意。后两联则转向与友人的互动,从友人告知楼成,到自己夜读友人诗作,再到幽默回应友人的戏言,一步步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在艺术特色上,全诗语言质朴自然,却又饱含情感,情景交融,将对新楼的赞美、对友人的情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。同时,尾联的幽默回应,让诗歌更显生动活泼,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、贴近生活的特点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唐代文人之间真挚的友情,也能领略到唐诗的独特魅力。
首联“海山郁郁石棱棱,新豁高居正好登”,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新楼周围的环境,山海相映,岩石峻峭,新楼高大开阔,为登高望远提供了绝佳条件,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新楼的赞赏。
颔联“南临赡部三千界,东对蓬宫十二层”,展开想象,从新楼远眺,向南仿佛能看到广阔的世界,向东好似对着仙境般的蓬莱仙宫,既写出了新楼视野的开阔,也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。
颈联“报我楼成秋望月,把君诗读夜回灯”,转入对友人的回应,点出作诗的缘由,友人告知楼成可秋日赏月,自己则在夜晚灯下品读友人的诗,充满了对友人的情谊和对诗歌的喜爱。
尾联“无妨却有他心眼,妆点亭台即不能”,回应友人诗中的戏谑,幽默地表示自己虽没有装饰亭台的巧思,但也有自己的想法,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,又不失风趣,让整首诗在温馨的友情感中更添一份活泼。
这首诗是白居易为酬答好友元稹而作。当时元稹新建的楼阁刚刚落成,便写诗告知白居易,诗的末尾还有戏谑之语。白居易收到诗后,有感而发,写下此诗回应。白居易与元稹友情深厚,二人常以诗唱和,此诗便是他们唱和之作中的一首,体现了彼此间的亲密交往和文学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