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觉双眸暗,年惊两鬓苍。
病应无处避,老更不宜忙。
徇俗心情少,休官道理长。
今秋归去定,何必重思量。
日觉双眸暗,年惊两鬓苍。
病应无处避,老更不宜忙。
徇俗心情少,休官道理长。
今秋归去定,何必重思量。
日渐感觉双眼昏花,岁月惊觉两鬓已经斑白。
疾病应当是无处可躲避的,年老更不适合忙碌操劳。
迎合世俗的心情减少了,辞官归隐的道理更加明白。
今年秋天决定回去了,何必再反复思考犹豫呢。
1.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2. 其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代表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
3. 这首《重咏》属于五言律诗,全诗共八句,每句五个字,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,体现了五言律诗的典型特点。
4. 诗中体现的归隐思想是中国古代文人常见的精神追求,在官场失意或身心疲惫时,归隐往往成为他们的选择。
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基调,它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慨的诗作,围绕着诗人的衰老、心境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抉择展开。
从诗句来看,开篇就直击衰老这一现实,“日觉双眸暗,年惊两鬓苍”,让我们感受到时光在诗人身上留下的痕迹。接着,诗人由自身状况联想到生活,“病应无处避,老更不宜忙”,告诉我们面对自然规律应有的坦然。
而后,诗人的思想发生了转变,“徇俗心情少,休官道理长”,这是他在经历世事之后的感悟,不再被世俗所牵绊,明白了辞官归隐的意义。最后,“今秋归去定,何必重思量”,以坚定的语气表明了自己的决定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人生晚年找到心灵归宿的诗人形象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,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。首联“日觉双眸暗,年惊两鬓苍”,以直白的语言写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衰老迹象,“日觉”“年惊”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对衰老的敏感与无奈。
颔联“病应无处避,老更不宜忙”,由身体的衰老进而谈到生活状态,表达了诗人对疾病和年老的坦然接受,同时也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渴望。
颈联“徇俗心情少,休官道理长”,体现了诗人思想的转变,不再热衷于迎合世俗,而是深刻认识到辞官归隐的道理,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。
尾联“今秋归去定,何必重思量”,语气坚决,表明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,不再犹豫徘徊,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,也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归隐生活的坚定向往。
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其晚年对官场生活渐生厌倦,加之身体状况日渐衰退,常常在诗中抒发对衰老、疾病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。《重咏》这首诗很可能创作于他晚年时期,此时的他经历了官场的沉浮,身心俱疲,诗中所体现的对衰老的感叹和对归隐的决绝,正是他这一时期心境的真实写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