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先来梳理这首诗的脉络:诗人白居易在扬州的驿站里睡觉,梦到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苏州,而且具体梦到了苏州的花桥和水阁——这是前两句的核心,是“梦中的回忆”。接着,诗人醒来了,这时候他出现了两个反应:一是“不知冯侍御”,也就是恍惚间忘了自己要给朋友冯侍御寄信这件事;二是忍不住问“此中昨夜共谁游”,也就是疑惑昨夜在苏州的梦里,是和谁一起游览的。
从情感角度看,这首诗的核心是“思念”——既有对苏州的“乡愁”,也有对冯侍御的“友情”。诗人为什么会梦到苏州?因为他曾在苏州做官,对那里的风景、生活有很深的感情,离开后自然会想念;为什么醒来后会想到冯侍御?因为冯侍御是他的朋友,他原本想通过这首诗把自己的梦和思念告诉朋友。
还要注意诗里的“巧思”:诗人没有直接说“我想苏州”“我想你(冯侍御)”,而是通过“做梦”“醒后迷茫”的细节来表达。比如末句的问句,看似在问“和谁游”,其实是在说“我多希望昨夜和你一起在苏州游览啊”,这种间接表达的方式,让情感更含蓄、更动人。
最后结合背景再理解:白居易写这首诗时,大概率是在外地漂泊,驿站是“漂泊”的象征,苏州是“故乡/旧居”的象征,朋友冯侍御是“情感寄托”的象征。所以这首短诗,其实藏着诗人对安稳生活的向往、对过往的追忆,以及对友情的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