履道春居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微雨洒园林,新晴好一寻。

低风洗池面,斜日拆花心。

暝助岚阴重,春添水色深。

不如陶省事,犹抱有弦琴。

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细雨洒落在园林之中,雨过天晴正是好时节,值得一游。

轻柔的风吹拂着池面,如同洗涤一般洁净;斜阳映照,花儿绽放,露出了花蕊。

暮色增添了山间雾气的浓重,春天使得湖水的颜色更加深沉。

不如像陶渊明那样过着简朴自在的生活,我还怀抱有弦的古琴,享受这份闲适。

1.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其诗歌风格通俗易懂,题材广泛。

2. 本诗属于五言律诗,共八句,每句五个字,对仗工整,韵律和谐。

3. 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,通过对园林景色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。

4.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,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创始人,其作品多描写田园风光和归隐生活,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。

  • 履道:指履道里,是白居易在洛阳的居所所在地。
  • 寻:游览,探寻。
  • 低风:轻柔的风。
  • 拆花心:指花儿绽放,露出花蕊。拆,有绽开之意。
  • 暝:傍晚,暮色。
  • 岚阴:山间雾气所形成的阴凉。岚,山间的雾气。
  • 陶:指陶渊明,东晋诗人,以归隐田园、过着简朴闲适的生活著称。
  • 省事:指简朴自在、少世俗烦扰的生活。
  • 有弦琴:带有弦的琴,这里象征着文人的雅趣和精神寄托。

《履道春居》是白居易晚年隐居生活的生动写照。开篇从微雨过后的新晴写起,邀请读者一同游览这美丽的园林。接着,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吹池面、日映花开的景象,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洁净的池面和绽放的花朵。随后,视角转向傍晚,暮色中的雾气和深沉的水色,为园林增添了一份静谧之感。最后,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陶渊明的生活,表达了自己对那种简朴、自在生活的向往,而怀抱古琴这一细节,更是体现了诗人在闲适生活中的精神追求。整首诗情景交融,语言朴实却富有韵味,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闲适生活的热爱。

全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春日园林景色,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宁静优美。首联“微雨洒园林,新晴好一寻”点明了时间和地点,雨后初晴的园林引人入胜。颔联“低风洗池面,斜日拆花心”细致地描绘了微风拂过池面、斜阳下花朵绽放的景象,“洗”和“拆”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,赋予景物以动态之美。颈联“暝助岚阴重,春添水色深”转而描写傍晚的景色,暮色加重了山间雾气的浓重,春天使得水色更加深沉,画面感十足。尾联“不如陶省事,犹抱有弦琴”由景生情,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式简朴闲适生活的向往,以怀抱古琴收尾,更添文人雅趣,使全诗在宁静的景色描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人生追求。

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履道里时期。当时白居易经历了官场的沉浮,晚年退居洛阳,过上了相对闲适的生活。他在履道里有自己的园林,经常在园中游赏,感受自然之美,这首诗便是他对春日居所周围景色的描绘,以及由此引发的对闲适生活的感悟,流露出对陶渊明式归隐生活的向往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