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岁优游同过日,一朝消散似浮云。
琴诗酒伴皆抛我, 雪月花时最忆君。
几度听鸡歌白日,亦曾骑马咏红裙。
吴娘暮雨萧萧曲,自别江南更不闻。
五岁优游同过日,一朝消散似浮云。
琴诗酒伴皆抛我, 雪月花时最忆君。
几度听鸡歌白日,亦曾骑马咏红裙。
吴娘暮雨萧萧曲,自别江南更不闻。
五年间悠闲自在地共度时光,一旦离散就像浮云一样飘散。
弹琴、作诗、饮酒的伴侣都离开了我,在这有雪、有月、有花的美好时节,最是想念你。
曾多次在鸡鸣时分高歌迎接白日,也曾骑着马吟诵赞美红裙佳人。
吴地女子在暮雨中唱的萧萧乐曲,自从离别江南后就再没有听到过了。
1. 协律郎:唐代官名,属太常寺,掌管音律,校正乐调。
2. 典故“闻鸡起舞”:原指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,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。诗中“几度听鸡歌白日”化用此典故,表达早起的情景。
3. 意象运用:诗中“雪月花”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,常用来象征美好的时光和景色,寄托诗人的情感。
4. 借代手法:“红裙”代指美女,以服饰代指人,使表达更形象生动。
5. 白居易诗歌风格:白居易的诗歌多通俗易懂,情感真挚,善于运用白描手法,这首诗也体现了他的这一风格特点。
《寄殷协律》是白居易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作。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,全诗围绕对友人殷协律的思念展开,从回忆过往的相处,到感叹如今的离散,情感层层递进。
首联开篇点出与友人五年的美好相处和突然的离散,用“浮云”作比,既写出了离别之快,也暗示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。这一联为全诗奠定了思念的情感基调。
颔联直接表达思念之情,在“琴诗酒伴”都离开自己后,每逢“雪月花”这样的美好时节,就格外想念友人。这里的“雪月花时”不仅是指自然景色,更是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象征,所以此时的思念也就更加深切。
颈联具体回忆了与友人一同度过的欢乐场景,“听鸡歌白日”“骑马咏红裙”这些细节,生动地展现了两人曾经的悠闲惬意,这些美好的回忆与现在的孤独形成对比,让思念之情更加浓厚。
尾联则将思念延伸到对江南的怀念,江南的乐曲“吴娘暮雨萧萧曲”自从离别后就再未听到,这不仅是对乐曲的怀念,更是对在江南与友人相处时光的怀念,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,余味无穷。
在艺术手法上,诗人运用了对比、比喻、借代等手法,使诗歌形象生动,情感真挚。同时,语言通俗易懂,符合白居易诗歌的一贯风格,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浓厚情谊。
全诗以抒情为主,情感真挚动人。首联“五岁优游同过日,一朝消散似浮云”,用对比的手法,将五年的共处与一朝的离散进行对比,以“浮云”为喻,形象地写出了离别之快和世事无常之感,奠定了全诗思念的基调。
颔联“琴诗酒伴皆抛我,雪月花时最忆君”,直抒胸臆,点明在美好的时节最是思念友人,“琴诗酒伴”的离去更添孤独,突出了对友人的想念。
颈联“几度听鸡歌白日,亦曾骑马咏红裙”,回忆过往与友人一同度过的欢乐时光,那些早起高歌、骑马赏景的场景历历在目,更加反衬出如今的孤寂,强化了思念之情。
尾联“吴娘暮雨萧萧曲,自别江南更不闻”,通过回忆江南的乐曲,将思念之情与对江南的怀念结合在一起,余韵悠长,让人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怅惘与思念。
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友人殷协律的作品。从诗中“五岁优游同过日”可知,诗人与殷协律曾有五年的悠闲共处时光,关系十分要好。后来两人离散,诗人在思念友人之时创作了这首诗,回忆过往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,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。当时白居易可能已离开江南地区,对江南的生活以及与友人在那里的交往充满了留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