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花如雪鬓如霜,醉把花看益自伤。
少日为名多检束, 长年无兴可颠狂。
四时轮转春常少,百刻支分夜苦长。
何事同生壬子岁,老于崔相及刘郎。
落花如雪鬓如霜,醉把花看益自伤。
少日为名多检束, 长年无兴可颠狂。
四时轮转春常少,百刻支分夜苦长。
何事同生壬子岁,老于崔相及刘郎。
飘落的花瓣像雪一样纷飞,我的鬓发却已如同白霜,醉眼朦胧中看着这些花,更增添了自我的伤感。
年轻时为了名声常常约束自己,年纪大了之后便没有兴致再去放浪癫狂。
四季循环轮转,春天总是十分短暂;将时间分割成百刻计算,夜晚却又显得如此漫长。
为什么同样出生在壬子年,我却比崔相公和刘郎中显得更苍老呢?
1.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2. 古诗中常用“雪”比喻落花,如本诗“落花如雪”,这种比喻既写出了花的洁白,也暗示了花的易逝。
3. “壬子岁”属于干支纪年法,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,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,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,循环往复。
4. 郎中是古代官名,始于战国,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,是朝廷的重要官员。
5. 相公在古代是对宰相的尊称,也可用于对士人的敬称等。
我们先来整体感知这首诗,它是白居易晚年写给友人崔群和刘禹锡的作品,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衰老的感慨。
从诗句来看,首联通过落花与白发的对比,直接点出了诗人的伤感。落花虽美却易逝,如同人生的美好时光,而自己的白发则是衰老的直接体现,醉中看花,这种伤感便更加浓烈。
颔联回忆了年轻时和年老时的不同状态,年轻时为了名声而处处约束自己,到老来却连放纵一下的兴致都没有了,这既是对过往的回顾,也是对岁月无情的感叹。
颈联将视角从个人扩展到自然和时间,四季轮回,春天总是短暂,而夜晚却显得漫长,这其实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化,因为心中充满愁绪,所以才觉得夜晚漫长,也更能体会到美好时光的短暂。
尾联很有意思,诗人和友人同一年出生,却觉得自己比他们苍老,这其中既有对自身衰老的无奈,也有对友情的一种特殊表达,通过这种对比,更能看出他们之间关系的亲近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,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晚年的心境,也让我们思考时光与人生的意义。
首联“落花如雪鬓如霜,醉把花看益自伤”,以落花如雪的美景与自己鬓发如霜的衰老之态形成鲜明对比,在醉意中赏花,更添伤感,开篇便奠定了悲凉的基调。
颔联“少日为名多检束,长年无兴可颠狂”,回忆年轻时为了名声而约束自己,到了老年却连放浪癫狂的兴致都没有了,通过今昔对比,道尽了岁月带来的变化与无奈。
颈联“四时轮转春常少,百刻支分夜苦长”,由个人的感慨扩展到对时光的普遍认知,四季轮回中春天总是短暂,夜晚却显得漫长,进一步烘托出时光易逝、人生苦短的愁绪。
尾联“何事同生壬子岁,老于崔相及刘郎”,以与友人同生一年却更显苍老的疑问作结,看似是对自身衰老的慨叹,实则也蕴含着对友情的珍视,情感真挚,耐人寻味。
整首诗语言质朴平实,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,将个人的衰老之叹、对时光的感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具有强烈的感染力。
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所作。当时白居易与崔群、刘禹锡都已年老,几人之间有着深厚的交谊。诗题中“兼呈崔相公、刘郎中”表明此诗是写给崔群和刘禹锡的。此时的白居易,历经世事沧桑,面对落花等景象,感慨时光流逝、人生易老,便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,同时也向友人倾诉心中的感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