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人静慵多歇,不计程行困即眠。
上得篮舆未能去,春风敷水店门前。
每逢人静慵多歇,不计程行困即眠。
上得篮舆未能去,春风敷水店门前。
每当周围安静无人的时候,就慵懒地多休息一会儿;不计算路程的远近,感到疲倦了就停下来睡觉。
坐上了竹轿却没能立刻出发,只因为春风吹拂的敷水店门前景色让人留恋。
1. 华州:唐代的州名,治所在今陕西省华县,是当时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重要通道之一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
2. 篮舆:是古代一种简易的交通工具,由竹子制成,类似于轿子,多为文人雅士或身体不便者乘坐,体现了古代的出行方式。
3. 白居易诗歌风格:以通俗易懂、清新自然著称,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,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,其作品在当时就广为流传,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4. 敷水:古水名,在今陕西省境内,因周边风光优美,常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景致,在唐代诗歌中多有提及。
《华州西》是白居易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旅途小诗。我们先来整体感受这首诗的氛围,它没有宏大的叙事,也没有深沉的感慨,而是像一幅素描画,勾勒出诗人在旅途中的片段。
开头两句“每逢人静慵多歇,不计程行困即眠”,让我们看到一个不慌不忙的旅人形象。这里的“慵”不是真正的懒惰,而是一种放下奔波、享受当下的状态。诗人不把赶路当作一种负担,而是顺应自己的身体感受,累了就休息,这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。
接着看“上得篮舆未能去,春风敷水店门前”,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。诗人已经坐上了轿子,按理说应该继续前行,但他却停了下来。是什么让他停下脚步呢?是“春风”,是“敷水店门前”的景色。这简单的描述,却充满了画面感,我们仿佛能看到春风拂过,店门前春意盎然的景象,也能体会到诗人被这美景吸引的心情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小细节的描绘,展现了白居易诗歌平淡中见真味的特点。它告诉我们,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蕴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瞬间,只要我们放慢脚步,用心感受,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。同时,也让我们对唐代的交通、地理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有了一定的了解。
这首诗以简洁平淡的语言,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闲适情景,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趣。
前两句“每逢人静慵多歇,不计程行困即眠”,生动地刻画了诗人随遇而安的心境。不被路程所束缚,累了就休息,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。这种对旅途状态的随意描绘,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摆脱俗务后的轻松自在。
后两句“上得篮舆未能去,春风敷水店门前”则将画面定格在敷水店门前。本已坐上轿子准备出发,却被春风中的景色所吸引而停留,细腻地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和留恋。一个“未能去”,将诗人内心的犹豫与不舍刻画得淋漓尽致,也让诗歌充满了诗意的留白,引发读者无限遐想。
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通过对日常旅途情景的细致描绘,传递出一种平淡质朴的美,体现了白居易诗歌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的现实主义风格,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。
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感悟。《华州西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在长安与东都洛阳之间往返途中经过华州(今陕西华县)之时。当时白居易可能正处于一段较为闲适的旅程中,没有急切的公务缠身,得以从容欣赏沿途风光,感受旅途的宁静与惬意,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旅途情景的小诗,记录下途中的闲适心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