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空爱尔尔须知,不信听吟送鹤诗。
羽翮势高宁惜别, 稻粱恩厚莫愁饥。
夜栖少共鸡争树,晓浴先饶凤占池。
稳上青云勿回顾,的应胜在白家时。
司空爱尔尔须知,不信听吟送鹤诗。
羽翮势高宁惜别, 稻粱恩厚莫愁饥。
夜栖少共鸡争树,晓浴先饶凤占池。
稳上青云勿回顾,的应胜在白家时。
裴司空您喜爱这只鹤,您也应当了解它,若不信就听听我为送别这只鹤所作的诗。
鹤的翅膀气势高昂,恐怕不会为离别而伤感,您对它恩重如山,提供充足的稻粱,不必担心它会挨饿。
夜晚栖息时,它很少会和鸡争夺树木;清晨洗浴时,它能先于凤凰占据池塘。
希望它稳稳地飞上青云,不要回头看,想必在您那里会比在我白居易家时更好。
1. 司空:古代官职名,西周始置,位次三公,与六卿相当,掌水利、营建之事,后世多有沿革,唐代司空为正一品,是荣誉性的高官。
2. 鹤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:鹤常被视为高洁、吉祥、长寿的象征,也常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,在古诗文中频繁出现。
3.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:白居易的诗歌多通俗易懂,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,但其也有不少闲适诗,风格清新自然,这首诗便体现了其闲适诗的特点。
4. 律诗特点: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,全诗共八句,每句七个字,中间两联(颔联、颈联)对仗工整,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。
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脉络,它是白居易送别自己的鹤给裴相时所作。开篇“司空爱尔尔须知,不信听吟送鹤诗”,直接点题,告诉裴相他对鹤的喜爱鹤是知晓的,引出这首送鹤诗。
接着看颔联“羽翮势高宁惜别,稻粱恩厚莫愁饥”,这里通过描写鹤的状态,既表现了鹤的不凡,翅膀强健,不会为离别而感伤,又暗示了裴相一定会善待这只鹤,让它衣食无忧,体现了白居易对鹤的放心和对裴相的信任。
颈联“夜栖少共鸡争树,晓浴先饶凤占池”是对鹤品格的赞美,它不与凡俗的鸡争夺栖息之所,又能谦逊地让凤凰先占据池塘,这既是在写鹤,也可能暗含着对裴相品格的称颂,因为只有品格高尚的人,才配拥有这样的鹤。
最后尾联“稳上青云勿回顾,的应胜在白家时”,是白居易对鹤的美好祝愿,希望它能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,飞黄腾达,不要挂念过去,这其中既有对鹤的不舍,更有真挚的祝福,也从侧面反映了白居易与裴相之间友好的关系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借送鹤一事,将人情、物情巧妙结合,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全诗围绕“送鹤”展开,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厚。首联点明裴相喜爱鹤,自己作此诗为证,引出下文。颔联从鹤的角度出发,说鹤翅膀强健,不会为离别伤感,又因裴相的恩厚而不必愁饥,既写鹤之洒脱,又赞裴相之善待。颈联通过鹤“少共鸡争树”“先饶凤占池”的行为,既描绘出鹤的高洁品性,不与凡鸡相争,又显其谦逊,让位于凤,暗喻其品格不凡。尾联则是对鹤的美好祝愿,希望它能青云直上,在裴相处过得更好,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鹤的关爱,也体现了与裴相之间的深厚情谊,将送鹤的小事写出了人情味与雅致感。
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将自己的鹤送给裴相(裴度)时所作的临别赠诗。裴度是中唐时期的名臣,与白居易交好。当时白居易可能因个人原因或出于对裴度的敬重,将自己饲养的鹤赠予他。在送别鹤的时候,白居易有感而发,写下这首诗,既表达了对鹤的不舍与祝福,也蕴含着对裴相的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