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庶子相过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半日停车马,何人在白家。

殷勤萧庶子,爱酒不嫌茶。

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车马在门前停放了半天,是谁来到了白家?

原来是热情周到的萧庶子,他喜爱饮酒,也不嫌弃粗茶。

1. 庶子这一官职在隋唐时期属于太子属官体系,主要职责是侍从太子、协助处理相关事务,在当时的官僚体系中有着特定的地位和作用。

2.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通俗易懂、平实自然著称,他擅长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,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,这首诗便是其风格的体现之一。

3. 唐代文人之间的交往频繁,拜访、唱和是常见的社交活动,这类活动也成为许多诗歌创作的题材,反映了当时的文人生活风貌。

  • 庶子:官名,隋唐时太子属官有庶子,分左右,掌管侍从、赞相礼仪等事。
  • 相过:拜访,探望。
  • 半日:表示停留时间较长,体现出相聚的从容。
  • 殷勤:热情而周到,形容萧庶子的态度。
  • 不嫌茶:不嫌弃茶水,说明萧庶子不挑剔,随和易处。

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,它讲述的是萧庶子拜访白居易的事情。开篇两句“半日停车马,何人在白家”,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是谁来了,而是先写车马停留许久,再以问句引出,让读者产生好奇。

接着“殷勤萧庶子,爱酒不嫌茶”两句,就解开了前面的疑问,介绍了来客是萧庶子,并且通过“殷勤”一词表现他的热情,“爱酒不嫌茶”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随和、不挑剔的友人形象。

从这首诗中,我们能感受到唐代文人之间交往的真挚与随性。白居易用简单的语言,把一次普通的拜访写得富有生活气息,这正是他诗歌的魅力所在。同时,诗中提到的“庶子”这一官职,也让我们对唐代的官制有了一点了解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。总的来说,这首诗虽短,但包含的内容丰富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
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如同日常对话,却生动地描绘出友人相聚的温馨场景。首联“半日停车马,何人在白家”以设问开篇,既点出友人停留时间之久,又引出下文对来人的介绍,设置了小小的悬念。

颔联“殷勤萧庶子,爱酒不嫌茶”则直接描写萧庶子的形象,“殷勤”二字展现了他的热情好客,“爱酒不嫌茶”既符合文人喜好饮酒的特点,又突出了他不事铺张、随和质朴的品性。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通过简单的场景和人物描写,传递出朋友间轻松融洽的氛围,体现了白居易诗歌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的现实主义风格,于平淡中见真情。

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,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。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京城任职期间,描写的是友人萧庶子前来拜访的情景。当时文人之间常以诗唱和、相互拜访,这首诗便是对一次普通友人相聚场景的记录,体现了文人之间的交往情谊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