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
诗词
作者
名句
成语
古籍
首页
古诗词
作者大全
名言名句
成语大全
古典文学
古诗词解译
古籍译文
汉语字典
汉语词典
专题
首页
古诗词大全
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
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
白居易 〔唐朝〕
虹梁雁齿随年换,素板朱栏逐日修。
但恨尚书能久别,莫忘州守不频游。
重移旧柱开中眼,乱种新花拥两头。
李郭小船何足问,待君乘过济川舟。
写花
古诗译文
彩虹般的桥梁和排列如齿的屋檐随着年岁更替而变换,白色的木板和红色的栏杆也随着时光推移不断修缮。只遗憾尚书您能长久离别,别忘了我们州守我可不能频繁前来游赏。重新移动旧时的柱子,打开桥中央的通道,杂乱地栽种上新花围绕在桥的两头。李膺与郭泰的小船哪里值得一提呢?请等着您乘着这艘济川之舟来共渡吧。
展开
知识点
1. 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唐代现实主义诗人,与元稹并称“元白”,倡导新乐府运动。 本诗为唱和诗,回应友人王尚书的提问,体现唐代文人以诗交流的风尚。 “李郭同舟”典故出自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,形容士人相惜、同舟共济。 “济川舟”比喻治国能臣或重大合作,常见于唐代赠答诗中,表达政治期待。 唐代园林文化兴盛,士大夫常于宅邸营造池台桥榭,作为宴游与精神寄托之所。 本诗结构严谨,由景入情,由情入志,层层递进,展现白居易晚年诗风的圆熟与深沉。
展开
古诗注解
虹梁雁齿
:形容桥梁结构优美,如彩虹横跨,桥柱排列整齐如雁行之齿。
素板朱栏
:白色的木板和红色的栏杆,泛指桥的结构部分,体现其美观与维护。
尚书
:指王尚书,唐代高级官员,此处为诗人友人。
州守
:地方官,此处白居易自指,当时任地方职务。
重移旧柱开中眼
:重新安置桥柱,使桥中央畅通,喻指修桥工程。
乱种新花拥两头
:在桥头随意种植新花,增添景致。
李郭小船
:典出《后汉书》,李膺与郭泰同舟渡河,人称“李郭同舟”,为士林佳话,此处反衬。
济川舟
:渡河的大船,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才或重要合作。
展开
讲解
本诗是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首酬答诗,表面写园林旧桥的修缮,实则寄托深厚情感与政治理想。首联以工整对仗描绘桥的形制与维护,展现岁月流转中的恒常之美。颔联直抒胸臆,表达对友人久别的遗憾与期盼重逢之情。颈联写具体修桥种花之举,体现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。尾联是全诗高潮,借用历史典故,将私人友情提升到“共济天下”的高度,不仅回应了尚书的身份,更彰显了诗人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情怀。整首诗融合写景、抒情、用典、言志,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,是白居易晚年酬答诗中的佳作。
展开
古诗赏析
此诗语言平实而意蕴丰富。前两联写景叙事,通过“随年换”“逐日修”展现园林景物的变迁与维护,暗含时光流逝之感;“但恨”“莫忘”两句情感真挚,既表达对友人离别的遗憾,又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。后两联写修桥种花的具体行动,体现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。尾联用“李郭小船”典故作衬托,将友情升华至共济天下的高度,以“待君乘过济川舟”作结,气势恢宏,表达了诗人虽处闲职仍心系国事、期待与贤者共图大业的胸襟,是其“达则兼济天下”思想的延续。
展开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白居易任地方官期间,当时他居住在洛阳履道里私宅,此处有池苑园林,亦有旧桥。王尚书曾来访并询问池中旧桥情况,后久未相见,白居易遂作此诗以答。诗中既描写园林景物的修缮更替,又表达对友人久别的思念,并寄寓政治合作的期待,反映了白居易晚年闲适生活中仍不忘济世之志的情怀。
展开
作者信息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古诗数量:
3471
名句数量:
12158
作者其他古诗
1
琵琶行并序
1.8万阅读
2
五凤楼晚望
1.4万阅读
3
醉中对红叶
1.2万阅读
4
樟亭双樱树
1.1万阅读
5
游悟真寺诗
1.1万阅读
6
微雨夜行
1.1万阅读
7
采莲曲
1.1万阅读
8
醉歌
1.1万阅读
9
秋池
1.1万阅读
10
放言五首
1.1万阅读
拼音
注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