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桥晴雪晓峨峨,老尹行吟独一过。
紫绶相辉应不恶,白须同色复如何。
悠扬短景凋年急,牢落衰情感事多。
犹赖洛中饶醉客,时时bZ我唤笙歌。
清晨的官桥上积雪皑皑,我这位老官员独自吟诗走过。 紫绶官服与雪光相映未必难看,但白须与雪同色又该如何? 时光短暂,年岁匆匆凋零;心境寂寥,感怀往事繁多。 幸好洛阳城中多有醉客,时常邀我饮酒听笙歌。
首联以"峨峨"叠词强化雪势,老官独行画面极具雕塑感。颔联妙用色彩辩证法:紫绶与雪光相映是外在荣耀,白须与雪同色却是生命真相。颈联"凋年急"三字如鼓点急促,"牢落"叠韵更添孤寂。尾联表面写宴乐,实则以"饶醉客"的喧闹反衬诗人清醒的孤独,这种"以乐景写哀"的手法,比直抒胸臆更具艺术张力。
全诗以雪景起兴,通过"紫绶"与"白须"的色彩对照,展现官员身份与衰老现实的矛盾。"悠扬短景"句将自然时序与生命暮年双重意象叠加,末联突然转折,以市井欢愉反衬孤寂心境,体现白居易晚年诗风"言浅思深"的特点。七律对仗工稳处尤见功力,如颔联虚词"应不恶"与"复如何"的呼应。
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七年(833年)冬,时年62岁的白居易任河南尹。经历牛李党争后,白居易选择外放洛阳,诗中"衰情感事"暗指政治失意,末句以醉客笙歌自我排遣,反映其晚年"中隐"心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