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河南尹,前途足可知。
老应无处避,病不与人期。
幸遇芳菲日,犹当强健时。
万金何假藉,一醆莫推辞。
流水光阴急,浮云富贵迟。
人间若无酒,尽合鬓成丝。
六十河南尹,前途足可知。
老应无处避,病不与人期。
幸遇芳菲日,犹当强健时。
万金何假藉,一醆莫推辞。
流水光阴急,浮云富贵迟。
人间若无酒,尽合鬓成丝。
六十岁担任河南尹,未来的前程已大致可以知晓。
年老应当是无处可躲避的,疾病也不会与人约定时间而来。
有幸遇到这花草芬芳的美好日子,还处在身体强健的时期。
万金财富有什么可依凭的,一杯美酒请不要推辞。
流水般的光阴过得急促,如浮云般的富贵来得迟缓。
人世间如果没有酒,恐怕所有人的鬓发都会变成白色。
1. 河南尹:唐代地方行政官职,是河南府的最高行政长官,其管辖范围大致在今河南省一带,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地位。
2.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:以通俗易懂、贴近民生著称,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感悟,这首诗便体现了他平实自然的风格。
3. 古诗中的意象:诗中“流水”常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,“浮云”多象征虚幻、难以捉摸的事物,如富贵、名利等。
4. 唐代官职制度:唐代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道、州、县三级,河南府属于较为重要的州府级行政单位,河南尹作为其长官,职责重大。
白居易的《六十拜河南尹》是一首充满人生智慧的诗作。在诗的开头,诗人直接点出自己六十岁担任河南尹的境遇,“前途足可知”一句,既包含了对自己仕途的认知,也透露出对人生已到中晚年的淡然。
对于衰老和疾病,诗人没有回避,而是坦然承认“老应无处避,病不与人期”,这是对生命规律的深刻理解。但他并未因此消沉,反而能珍惜当下“芳菲日”和“强健时”,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在对待财富与享乐的态度上,“万金何假藉,一醆莫推辞”表明诗人不看重金钱,更注重及时行乐,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。而“流水光阴急,浮云富贵迟”则是诗人对时光和富贵的感慨,时光飞逝,富贵难寻,所以更应珍惜眼前。
最后一句“人间若无酒,尽合鬓成丝”,以酒为情感的寄托,将对时光的感慨融入其中,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面对人生晚年时的旷达与释然。整体来看,这首诗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为我们展现了白居易晚年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从容心态。
全诗语言平实自然,却蕴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慨。首联“六十河南尹,前途足可知”,开篇点出自己的年龄和官职,平静中带着对未来的淡然,暗示了对人生境遇的通透认知。
颔联“老应无处避,病不与人期”,直面衰老与疾病这一人生必然,语气平实却道出了人生的无奈,体现出诗人对生命规律的坦然接受。
颈联“幸遇芳菲日,犹当强健时”,笔锋一转,从对衰老的感慨转向对当下美好的珍惜,能在美好的时光里仍保持强健的身体,是一种幸运,展现出诗人积极的生活态度。
尾联“人间若无酒,尽合鬓成丝”,以酒为寄托,看似旷达,实则蕴含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,酒成为了诗人排遣愁绪、享受当下的一种方式,让诗歌在平淡中更添一份韵味。
整首诗将对人生的感悟融入日常的情境之中,情感真挚,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,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却意味深长的特点。
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六十岁时担任河南尹一职时所作。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晚年仕途相对平稳,曾任多个地方官职。在六十岁这一年,他出任河南尹,此时的他已步入老年,经历了人生的诸多起伏,对人生、时光、富贵等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。此诗便是他在这一人生阶段,结合自身的境遇和心境创作而成,抒发了对岁月流逝、人生状态的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