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修府西水亭院

白居易 〔唐朝〕

因下疏为沼,随高筑作台。

龙门分水入,金谷取花栽。

绕岸行初匝,凭轩立未回。

园西有池位,留与后人开。

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

顺着低洼之处开挖疏浚成为池塘,沿着高处修筑起亭台。

从龙门引来活水注入园中,从金谷园取来花卉苗木栽种。

沿着岸边刚走满一圈,靠着栏杆伫立着久久没有回返。

园子西边留有可以造池的位置,就留给后人去开挖建造吧。

1.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:多以通俗易懂、平实自然著称,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情感,这首诗也体现了其风格特点。

2. 古代园林建造:讲究因地制宜,顺应自然地势,如诗中“因下疏为沼,随高筑作台”所体现的理念,是中国古代园林建造的重要原则之一。

3. 用典与指代:诗中“金谷”一词运用了典故,以金谷园代指花木繁盛之地,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,能使表达更简洁且富有文化内涵。

4. 诗歌结构:这首诗四句为一联,层次分明,从建造过程到景致来源,再到诗人的行为感受,最后以对未来的设想作结,结构完整,过渡自然。

  • 疏为沼:疏通开挖成为池塘。疏,疏通、开挖;沼,池塘。
  • 随高:顺着高处。随,顺着、按照。
  • 龙门:此处可能指当地类似龙门的水利设施或地势险要的水口,具体所指需结合当时地理环境判断。
  • 金谷:指金谷园,是西晋石崇的著名园林,以奢华和奇花异草闻名,这里代指花木丰美的地方。
  • 行初匝:刚走满一圈。匝,周、圈。
  • 凭轩:靠着栏杆。轩,指栏杆或有栏杆的长廊、亭子。
  • 未回:没有回返,这里指久久伫立。
  • 池位:可以建造池塘的位置。

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,它是白居易描写重修府西水亭院的作品。开篇两句“因下疏为沼,随高筑作台”,就像在给我们描绘建造园林的蓝图,告诉我们是如何根据地势来挖池塘、筑亭台的,让我们感受到建造的巧妙。

接着“龙门分水入,金谷取花栽”,这两句让我们知道了园林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,花草又是从何处移栽的,让这处园林的形象更加具体,仿佛能看到园中的流水和盛开的花朵。

然后“绕岸行初匝,凭轩立未回”,把诗人自己融入到了园林之中,我们能想象到诗人在园中漫步,之后又靠着栏杆静静欣赏的画面,感受到他对这个园林的喜爱之情。

最后“园西有池位,留与后人开”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,不仅仅是在说园林还有可以开发的地方,更体现了一种传承和为后人着想的思想,让我们在欣赏园林之美的同时,也能体会到诗人的豁达与远见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,把园林的建造、景致以及诗人的情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
这首诗语言质朴平实,却蕴含着独特的韵味。开篇“因下疏为沼,随高筑作台”两句,简洁明了地描述了修建园林的方式,顺应地势而建,体现出一种顺其自然的智慧,也展现了园林建造的巧妙构思。

“龙门分水入,金谷取花栽”则描绘了园林景致的来源,引入活水、移栽名花,让园林更显生机与雅致,从侧面烘托出园林的优美。

“绕岸行初匝,凭轩立未回”刻画了诗人在园林中的行动与状态,刚走完一圈又凭栏伫立,不舍离去,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这处园林的喜爱与沉醉之情。

最后“园西有池位,留与后人开”一句,意境深远,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长远眼光,也流露出一种豁达的胸襟,给人以余味悠长之感,让诗歌在写景之外更添一份深意。

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,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情趣。这首《重修府西水亭院》从题目可知,是诗人在重修府西的水亭院后所作。当时白居易可能在某地任职,府西水亭院或许是其官署西边的一处园林。诗人通过描绘重修园林的过程和所见所感,展现出对园林景致的喜爱以及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,同时也可能蕴含着对事物留有余地、为后人着想的思考。具体的创作时间虽不明确,但从诗歌内容来看,应是诗人在对园林进行修缮整理后,触景生情而作。

作者信息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河南郑州新郑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祖籍山西、陕西、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,葬于洛阳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
古诗数量:3471名句数量:12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