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河耿耿漏绵绵,月暗灯微欲曙天。
转枕频伸书帐下, 披裘箕踞火炉前。
老眠早觉常残夜,病力先衰不待年。
五欲已销诸念息,世间无境可勾牵。
星河耿耿漏绵绵,月暗灯微欲曙天。
转枕频伸书帐下, 披裘箕踞火炉前。
老眠早觉常残夜,病力先衰不待年。
五欲已销诸念息,世间无境可勾牵。
星空明亮,漏壶滴水绵绵不绝,月色昏暗,灯光微弱,天快要亮了。
在书帐下频繁转动枕头、伸展身体,披着裘衣伸开两腿坐在火炉前。
年老睡眠少,常常早早在残夜里醒来,身体因病早已衰弱,不等年岁增长就显出老态。
五种欲望已经消除,各种杂念也已平息,世间再没有什么境界能够牵绊我了。
1. 漏壶:古代一种计时工具,通过滴水来计算时间,本文中“漏绵绵”即指漏壶滴水不断。
2. 五欲:佛教术语,指财欲、色欲、名欲、食欲、睡欲,是佛教认为会使人产生烦恼的五种欲望。
3.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:以平实、通俗著称,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,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,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状态。
4. 古诗中的“睡觉”:在古代汉语中,“睡觉”指睡醒,与现代汉语中“进入睡眠状态”的意思不同。
我们先来了解这首诗的题目《睡觉》,这里的“觉”读jiào,意思是睡醒,所以题目是“睡醒”的意思,这和我们现在说的“睡觉”含义不同,大家要注意区分。
接着看诗歌内容,首联描绘了天快亮时的景象,星河明亮,漏壶滴答作响,月色昏暗,灯光微弱,这样的环境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黎明前的宁静。
颔联写的是诗人睡醒后的动作,转动枕头、伸展身体,然后披着裘衣坐在火炉前,这些动作很生活化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老年诗人形象。
颈联是诗人的感慨,说自己年纪大了睡眠少,常常在夜里醒来,而且因为生病,身体比同龄人衰弱得更早,这里流露出一种对衰老和疾病的无奈,但语言很直白,就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。
最后尾联,诗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,他说自己的五种欲望都已经消除了,各种杂念也没有了,世间没有什么能牵绊自己,这体现了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,获得的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超脱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睡醒这一日常场景的描写,既展现了老年生活的状态,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,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,这也是白居易诗歌的一大特点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全诗围绕“睡觉”(即睡醒)展开,细腻地描绘了睡醒前后的情景与心境。首联“星河耿耿漏绵绵,月暗灯微欲曙天”以景起笔,通过明亮的星河、绵绵的漏声、昏暗的月色和微弱的灯光,营造出天快亮时的静谧氛围,为下文写睡醒后的状态做铺垫。
颔联“转枕频伸书帐下,披裘箕踞火炉前”具体描写睡醒后的动作,“转枕频伸”写出了睡不安稳、身体不适的状态,“披裘箕踞”则刻画了一种随意自在的姿态,将老年生活的细节生动展现。
颈联“老眠早觉常残夜,病力先衰不待年”由动作转入对自身状况的感慨,直白地抒发了年老体衰的无奈,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。
尾联“五欲已销诸念息,世间无境可勾牵”则境界一转,在感叹衰老之后,表达了内心的超脱,欲望消除,杂念平息,不为外物所牵绊,体现出一种历经世事沧桑后的平静与淡然,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。
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,毫无雕琢之感,却将老年生活的情景与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,体现了白居易诗歌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的现实主义风格,也融入了他晚年禅意生活的感悟。
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其晚年生活多与闲适、禅意相关。这首《睡觉》很可能创作于他晚年时期。当时白居易历经官场沉浮,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,诗中所体现的对衰老、疾病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平静,都与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相符。他晚年常寓情于日常起居生活,通过对平凡场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,此诗便是这类作品的体现。